這座曾被視為“美國英雄”化身的總部大樓,如今卻是“明日黃花”,甚至被許多人列為最不喜歡的華盛頓建筑之一。
由于財政危機,“推倒重建”一直沒能實現。但近日,這座被詬病多年的大樓終于要“退休”了。
美聯社記者透露,聯邦政府資產評估機構總務管理局正在尋找創造性的方法——以FBI大樓“價值連城”的原址地皮作為交換,邀請地產開發商在他處資助其建造一座新的FBI總部。
昔日“英雄”的“桑榆暮景”
美國聯邦調查局,曾無數次在好萊塢大片、美劇、小說中出現,被英國《每日郵報》稱為美國文化的象征。其總部大樓坐落在美國華盛頓的黃金地段,賓夕法尼亞大街935號,就在白宮和國會之間。這座建筑以FBI第一任局長埃德加·胡佛之名命名。為了向公眾宣傳FBI的歷史、業績,了解其職責,大樓的一部分是向公眾開放的,光游客一年就達50萬人。
然而,這座“出盡風頭”的“英雄”大樓,如今卻飽受詬病,甚至早在7年前,就成了美國《華盛頓人》雜志眼中“最想推倒的大樓”。
這也難怪,黃褐色石灰巖堆砌的鋼筋混凝土建筑密不透風,線條粗重,敦實的石柱方方正正,雕飾全無,長方形玻璃窗規規矩矩地密布整棟大樓。
而與之毗鄰的建筑紛紛翻修,再加之左右相伴的白宮、國會大樓高大巍峨,相比之下,胡佛大樓顯然“難登大雅”。
在《華盛頓人》看來:“這座大樓就像坐落在城市中的監獄。”
“冷酷且盛氣凌人的設計,許多人把大樓列入最不喜歡的華盛頓建筑列表。”美國建筑協會華盛頓分支執行主管瑪麗·菲奇對它嗤之以鼻。
對曾做過15年FBI文員的漢克·格里菲思來說,比起里面的構造,大樓的外觀已不算最爛了,樓內“涼颼颼”的石板走廊才是真正驚悚恐怖的。
雖然大樓不過三十幾年的歷史,但一些混凝土墻面已松動剝離,樓內的管道系統、空調設備、電力系統年久失修,雨水一度匯入地下室,FBI工作人員不得不動用塑料槽,臨時把水引到一處垃圾箱。辦公環境不甚擁擠,許多員工不得不搬出總部辦公,甚至還得和其他機構合用辦公點。
美聯社記者形容這座“老掉牙”的大樓像個“快爆棚”的“文件箱”,不僅塞滿文件,而且人滿為患——總部外辦公點從2001年的7個增加至如今的40個,員工從1萬人增加到超過1.7萬人。
重建“迫在眉睫”
雖然“這座‘病態’建筑破壞街景,讓人望而生畏?,F在看來,無論怎樣都讓人生厭”,但國家建筑博物館館長馬丁·默勒不得不承認,早年FBI總部大樓還曾一度引領潮流。
大樓采用典型的“粗野主義”設計風格,四四方方,不加雕飾,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末的西方世界廣受推崇。大樓從1964年開始設計到全線竣工,耗時13年,至少花費1.26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