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說,2012年從除夕傍晚開始,伴隨著全城各處的煙花,三項污染物濃度迅速增加。鑒于今年的天氣,如再像往年那樣隨心所欲地大放煙花爆竹,將使北京的環境雪上加霜。因此,她提議今年及以后春節期間不放或少放煙花,為空氣減負。
王靜認為,民俗是不斷發展的,傳統文化要與最新的科技結合,現在市面上銷售的電子鞭炮是一種很好的替代方法,可引導市民購買電子鞭炮替代傳統花炮。
北京市煙花協會秘書長康紀永
當務之急是加強行業監管
康紀永也認為,煙花燃放是立法層面的問題,開禁之初就是應市民的呼聲,現在遇到問題,不能簡單地以禁代替限,應呼吁市民自覺少放煙花。
他說,從外地禁放的效果看,禁放投入的政府管理成本更大,也難控制不超標的煙花。“北京在全國的標準是最高的,而周邊地區隨便可以買到超北京地標的煙花爆竹,限個人購買和商品流通比較難。”
說到安全問題,康紀永說,出事的都是偽劣或者超標煙花,當務之急是加強行業監管,引導市民正確燃放,并大力推廣污染小的新產品,既滿足了傳統需求,又能將污染降到最低。
市民、嘉鋒傳媒執行董事吳波
建議由政府集中燃放煙花
“近幾年發現身邊的朋友們過年買煙花越來越少了。”吳波說,他自己家多年來一直就很少燃放,基本都是買一掛小鞭炮了事。
他說,對環境的影響可以從除夕夜的空氣味道感受到。近階段,北京面臨重污染天的危害,減少或者禁止燃放煙花應該提倡。而且從安全方面考慮,市民也應該少燃放。
他建議政府集中燃放,集中資金購買的煙花可以保證效果也能滿足市民的節日氣氛需求。自己燃放既“燒錢”,也不環保。
禁改限大事記
●1987年
北京開始實施《北京市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暫行規定》,并采取“逐步限制、趨于禁止”的管理方針。
●1993年12月1日
《北京市關于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規定》正式施行,規定“城八區”為禁放地區,遠郊區縣則暫不列為禁放區域,能否燃放,由區、縣人民政府另行規定。
●2004年
北京市“兩會”期間,一些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提出修改《禁放規定》,建議將“禁放”改為“限放”。
●2005年春節前
北京市政府規定,城八區五環以外的居民可以燃放煙花爆竹。“禁放”規定開始松動。
●2005年12月1日
《北京市煙花爆竹安全管理規定》實施,規定在除夕至正月十五限制時間內,五環內大部分地區都能夠燃放煙花爆竹。(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