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副省級以上城市應接納外來人口
中國大城市的容積率要比很多國際大城市低得多。日本東京的面積只有上海的1/3,而東京人口是上海的2/3。
中國城鎮化的推進,關鍵是要解決副省級以上特大城市接納外來人口問題。北京、上海外來人口均在700萬左右,其中絕對多數是家在農村的大學畢業生和各行各業的農民工。
由于副省級城市不接納農民工和農村入城的大學生,導致了中國城市化水平實際僅有35%。同時,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中,80%是農民工子女。這意味著我國城市化不僅沒有推進,而且明顯倒退了。該如何應對?
副省級城市不接納農民工的理由是城市太大太擁擠。其實,中國大城市的容積率要比很多國際大城市低得多。日本、韓國城市容積率是2,我國香港地區1.6,大陸僅為0.5,上海被認為是中國最擁擠的城市,現在容積率才0.8。日本東京的面積只有上海的1/3,而東京人口是上海的2/3。
要推進城鎮化、解決農民變市民的問題,一定要讓副省級以上城市帶頭接納農民工。要堅決改革戶籍制度。
5.城鄉統籌要重視全域性和產業拉動
摒棄樣板工程,城鄉統籌一定要重視“全域性”。
城鄉統籌對農村面積廣大、農村人口眾多的中國發展十分重要。
首先,對于城市發育較好,規模較大、實力較強的地方,其城鄉統籌應重點發展周邊的小城鎮,注意產業布局和投資調控,防止大量“睡城”的出現。對于城市化薄弱,農業人口相對集中的地區,應在中央政府和省級政府的大力扶植下,促進大城市的建設和發展。
其次,城鄉統籌一定要重視“全域性”。必須改變長期形成的只重視示范工程、政績工程,熱衷錦上添花的慣性行為。
第三,一定要把農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作為新農村建設的奮斗目標。
第四,要重視非農產業發展,借助產業拉動。此外,還需要有稅收政策的扶植,財政金融的支持,尤其是土地的使用要向欠發達地區網開一面。
第五,要建立農民入股的公司制合作組織。公司制經濟組織是當代市場經濟的重大創造,也是現代經營的最好模式。農民入股的公司制合作組織,不僅可以把市場經濟體制引進農村,實現“三農”與市場對接,而且利于開展種、養、加與產、供、銷的一條龍,能夠把農產品[5.88 0.00% 資金 研報]加工、運輸、營銷的效益留給農民,使農民增收。
為使農民入股的公司制組織在農村興起,一是需要在農村建立“一村一品”式的支柱產業;二是放寬農產品加工公司的注冊條件;三是金融與科技的投入要支持農民入股的合作企業;四是要由政府出面,專門為農村建立這樣的合作組織培養領軍人物及管理人才;五是公司需實行董事會管理、總經理負責制,讓農民參加監管,企業紅利按股分紅。
6.改革是推進城鎮化的引擎和抓手
戶籍制度是二元社會形成和收入差距拉大以及“三農”問題解決難的總根子。
只有緊抓改革這個抓手,我們的城鎮化才不會走偏,目的才能實現。
第一,要下決心改革戶籍制度。戶籍制度是二元社會形成和收入差距拉大以及“三農”問題解決難的總根子。要改革戶籍擔負的多項功能,要在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要求下,使入園、上學、買房、就業、社保等與戶籍脫鉤。要用現代發達的信息技術,通過戶籍刷卡,對流動人口進行管理。
第二,要改革土地使用辦法和地方政府財政開支對土地出讓的過分依賴。這個問題一旦解決,我們的住房用地就會迎刃而解,住房價格就能夠回歸合理。入城的門檻將降低,社會才能和諧,百姓才能安居樂業。并且,只有改革好土地管理,才能倡導勤儉,才能更好地反腐倡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