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政府19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從7月1日起實施《上海居住證管理辦法》,上海由此成為中國首個對外來人口采用居住證積分制管理的城市。
作為特大型城市,上海是中國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對外來人口的管理已進行了長達10年的探索。在2002年和2004年,上海曾相繼出臺相關的居住證管理政府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對符合條件的外來人員發放居住證。
根據當天發布的這項新辦法,上海將對持證者的年齡、教育背景、專業技術職稱等指標進行“打分”,總分達到120分可以享受相應的公共服務待遇,包括子女教育、社會保險、證照辦理等。這意味著達到120分的持證人子女可在上海參加中考和高考。
根據上海市原有的居住證制度,外來務工人員由于學歷等原因較難獲得人才類居住證,而新的管理辦法出臺后,更多普通勞動者有望憑借專業技能、繳納社保年限等條件享受更多公共服務。
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總經濟師翁華建表示,這項管理辦法為平凡崗位的普通勞動者敞開了大門,今后符合條件的人數將會越來越多。
上海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副局長毛大立稱,這項管理辦法出臺后,超過標準分值的人數將比原有的人才居住證人數上升,隨遷子女的人數也將同時增加。
毛大立表示,達到標準分值的持證人與戶籍人口享有的權益僅在親屬投靠、低保和經適房等三方面存在差異。(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