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昨天(27日)在向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二十七次會議作2011年度審計報告時指出,審計署共向有關部門移送重大違法違規問題和經濟犯罪案件112起,涉及300多人,其中“一把手”的職務腐敗問題比較突出,有43起。
“一把手”涉案占比38%
劉家義介紹,移送的案件中大多為利用公權牟取私利、侵蝕公共資源、損害群眾利益等問題,有向民生領域滲透的趨勢。
他說,這些案件涉及司局級及以上人員22人,占涉案總人數的7%;“一把手”利用職權牟取私利、參與作案的職務腐敗案件有43起,占犯罪案件總數的38%;金融、土地、國有資產管理和工程建設等領域案件依然較多,有92起;還有14起發生在醫療、社保、教育等民生領域。
第三方權錢交易成腐敗新形式
審計報告在提及審計發現的重大違法違規和經濟問題犯罪時指出,借道“中介服務”等第三方進行權錢交易成為一些領域腐敗犯罪新形式。
報告指出,此次審計共發現這類案件14起,有關單位和個人從中非法獲利5.76億元。主要表現為,一些公司或個人利用掌握的資源或“人脈”,通過中介方介入本來可按正常程序開展的行政審批、財稅優惠、信貸發放、招投標及資源配置等活動,協助取得項目或資金,并未提供實質中介服務卻收取“顧問費”、“咨詢費”等。
惠民政策目標完成率低
今年審計報告高度關注惠民政策目標的實現,并揭示出民生政策落實中存在的工程進度滯后、目標未如期實現這一新的帶有普遍性、典型性的問題。
玉樹災后恢復重建跟蹤審計發現,重建城鎮居民住房截至去年10月底僅有68%開工、44%完工,難以實現預定目標;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審計發現,至去年底有54%的校舍加固和48%的校舍新建任務未完成;土地管理及土地出讓收入等資金征收使用情況審計發現,4個市縣供應“三類住房”用地未達到規定標準。
審計·違規
財政部被指“獨攬”政府采購
審計工作報告指出,由于政府采購標準的制定和采購代理機構的資格認定、審批、授予、考核、處罰都由財政部負責,使得政府采購缺乏有效監督制約。
報告進一步披露,在財政部授予甲級資格的633戶采購代理機構中,有129戶社會保險費繳納證明與實際繳納情況不符;未按規定向國務院報告6家集中采購機構的考核結果,也未依法處理涉嫌違規單位和個人。此外,還以財政部國庫司便函形式,審批(核)1319項采購方式變更和采購進口產品事項。
4100戶央企未納入國資經營預算
審計報告指出,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范圍不完整。至2011年底,4100戶中央部門所屬企業尚未納入國有資本經營預算。
劉家義說,去年42戶中央金融類企業雖按其出資人分別向財政部、中投公司和人民銀行上繳利潤,但尚未實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管理。
他還指出,現行國有資本經營收益收繳比例仍偏低。盡管2011年提高了中央企業國有資本經營收益收繳比例,但個別企業的收益上繳比例仍低于其上市公司的分紅比例。
京滬高鐵全線土建招標違規
在對重大投資項目審計中發現了京滬高鐵土建招標項目存在的突出問題。
劉家義說,在京滬高鐵全線的土建招標中,鐵道部違規將資格預審申請文件的獲取時間由至少5個工作日縮短至13個小時,從獲取到遞交時間由規定的一般不少于7天縮短至不到24小時,這反映了在重大投資項目中招投標管理不規范問題較為突出。
劉家義介紹,審計署主要組織對京滬高鐵、西氣東輸二線工程和中央支持新疆發展項目、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等進行了審計。這些工程在招投標、投資控制和資金使用、工程管理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