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一些已經上小學的孩子的家長講各種嚴格的規定,感覺很多體制內的學校對孩子個性的扼殺讓我難以接受,可能會考慮讓Anna去民辦學校的國際部學習。 ”家住徐匯區的一名大班女孩的媽媽接受采訪時說。
由于女兒明年就要上小學,但一直奉行快樂教育、自由發展的媽媽非常擔心女兒無法適應體制內一些學校死板、嚴格的規定。從幾個月前,她就開始四處打聽,首先了解徐匯區有沒有體制內的 “快樂小學”,作業少、老師愛孩子是她的重要參考指標;其次,了解附近民辦學校的國際部情況。
在黃陂路某寫字樓工作的一位媽媽說:“我好糾結,我曾參觀過一個學校的國際部,真心羨慕那些孩子,作為工薪家庭,我們是不可能讓孩子去讀國際部,只能適應國內教育。 ”而家住閔行區的李小姐則已經在今年的九月,用重金把女兒送入了某名校的國際部。在接觸英語、多元文化的同時,個性得到保護和發展是她選擇的主要原因。事實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考慮讓孩子進入不需要外籍證的小學國際部學習,這些家庭往往經濟條件較好,家長已經做好讓孩子出國的準備,他們知道,一旦開始跨入“國際部”的大門,哪天想回到普通高中去參加高考,太難了,在相對自由放松的學習環境中成長的學生,很難和國內部要大量做題訓練的學生比拼。(解放牛網-新聞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