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在江蘇省鹽城市射陽縣發生一起車禍,出生僅89天的男嬰巴成軒受傷后被送往射陽縣人民醫院搶救無效死亡。
在30分鐘的搶救過程中,巴成軒的外婆聞乃香說自己跪了4次,醫院都“見死不救”,才導致外孫死亡。而射陽縣人民醫院的“初步調查結論”卻堅持,治療流程符合規范,不存在搶救不及時的過錯。
射陽縣衛生局副局長孫月今天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衛生局已經調閱了監控錄像及就診檢查等資料,并對涉及的醫患雙方當事人、公安人員和當時現場群眾等相關人員進行了深入調查。
“衛生局調查組的結果顯示,射陽縣人民醫院對患兒第一時間救治、處置及時、沒有延誤治療、沒有疏忽、也沒有不規范。”孫月說。
CT檢查,20多分鐘的出片時間長不長?
據了解,與巴成軒有關的影像材料分布在急診一樓大廳、急診科室旁邊廊道、二樓兒科廊道、急診掛號處四個地方。射陽縣人民醫院醫患溝通辦主任張玉英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監控錄像上的視頻時間與實際時間有出入。
據院方介紹,急診科室旁邊廊道的視頻監控顯示時間比實際時間慢了約三分鐘,二樓兒科廊道的視頻監控顯示時間比實際時間慢1小時。在此基礎上,調取了視頻的人民網記者對比后發現,急診一樓大廳的監控時間比實際時間慢兩分鐘。
12月15日,在車禍發生后,聞乃香抱著巴成軒進入射陽縣人民醫院急診大樓的時間是12點25分(實際為12點27分)。人民網調取的視頻顯示,在12點26分12秒(實際為12點28分12秒),醫生帶著巴成軒前往大廳內的CT室,并于13秒之后按了CT室的門鈴。
在射陽縣衛生局的調查報告中,并未提及時間出入,但確認醫生鄧永在“12時26分立即陪同患兒進入CT室檢查”。
人民網記者發現,視頻顯示,巴成軒進入CT室的時間是12點26分35秒(實際為12點28分35秒)。
也就是說,巴成軒在CT室外的等候時間僅10秒鐘。
射陽縣衛生局的調查報告確認了這一點,稱“現場監控錄像顯示在CT室門口敲門到進入僅十多秒”,不存在等待20多分鐘的情況。
巴成軒的姨奶奶聞乃玉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采訪時堅持說,聞乃香在CT室門口“敲了10來分鐘門,“那時太慌亂了,覺得時間過得很慢,才說的20分鐘。但確實是敲了10來分鐘。”
聞乃玉認為醫院延誤治療,CT片第一張顯示時間是12點49分58秒,最后一張是52分50幾秒。
CT檢查后的出片時間在25分鐘左右,但記者采訪的多位專業人士均表示,給孩子擺體位、機器定位、定掃描區,處理圖像、打印圖像等都需要時間,半小時以內的出片時間,并不慢。
跪沒跪,醫院家屬各執一詞
在CT室,鄧永告知家屬男嬰傷情危重,縣人民醫院無救治能力,建議轉上級醫院治療,并向總值班報告。
射陽港派出所的聯防隊員吳鳳虎陪同聞乃香一起進入急診外科,在巴成軒去CT室檢查時,吳鳳虎去掛號。
射陽衛生局在調查報告中提及吳鳳虎的掛號時間是12點37分,與此同時,聞乃香抱著巴成軒從CT室往醫院門口跑去。
由此,射陽衛生局得出的結論是,“醫生在接診時雖然讓家屬去掛號,但同時在第一時間陪同患兒去CT室做檢查,在CT檢查結束后由協警幫助掛號,并沒有等掛號后再實施救治”。但是,孩子的外公呂加龍堅持說醫院是“先掛號,后看病。警官幫我們掛好號后才給進CT室。”在醫院急診大廳外,聞乃香稱曾向救護車司機求助,但兩輛救護車司機均以沒有“出行條”拒絕。
院方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急診大樓門口無監控視頻,無法還原當時具體情景。射陽縣衛生局的調查報告未提及救護車是否拒絕了聞乃香,稱這兩輛救護車是“分別接一名骨折患者和另一名車禍重傷者先后至急診科”。而且,“我們調看了所有的監控錄像,并詢問了當時在現場的保安及醫務人員,沒有發現聞乃香下跪的情形”。
聞乃玉說聞乃香確實“下跪了”,他們拍了照片,“從醫院回來兩天后,(聞乃香)膝蓋還有淤青,青一塊、紫一塊。”
12點43分,聞乃香再次出現在急診大廳,陪同她進來的是65歲的周德花老人。
射陽縣衛生局的調查報告顯示,12點46分,巴成軒進入醫院二樓的兒科診室。人民網記者在視頻上確認了這個時間,12點46分50秒,巴成軒進入兒童輸液室,約兩分鐘后,進入搶救室。
調查報告稱,“護士張蘭見患兒生命體征極不穩定,立即陪同患兒及家屬到二樓急診兒科進行搶救,張蘭和當班護士段以敏一同到搶救室,張蘭給患兒吸氧,段以敏開放靜脈通道,兒科值班醫生陳艷進行了心肺復蘇等一系列搶救措施,外科值班醫生鄧永也一起參與了搶救,12時58分因搶救無效,宣告死亡”。
聞乃玉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家屬至今都未看到完整視頻。“只是我們在大廳的一段,短短幾分鐘。CT室和搶救室的不讓看。”
今天,巴成軒外公的堂妹呂桂芹向中國青年報記者強調,家屬所說的都是真實的,并表示手上有證據,明天將進行公開說明。(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