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馮說,他們的目標最好都是10萬元以下的帶牌低價車,其實就是為了一塊滬牌。當看到有大批低價車等待競拍時,他的同行都行動起來了。半天內,他已經鎖定了3輛最實惠的低價帶牌車,有一輛2003年的、起拍價9.38萬元的雅閣轎車,成為必須“抄底”的目標之一。
老馮也給記者算了一筆賬,2003年的雅閣轎車不說原來出廠價,在二手車市,同樣情況的轎車售價都在6.5萬元以上,如果按照二手滬牌目前9萬的價格來算,能以10萬元拍下這輛雅閣車,等于花了1萬元就買了一輛保養不錯的中檔轎車,不管是直接轉手賺差價,還是自己開都不錯。
滬牌高價“催熱”拍賣
“以前公車拍賣也辦過多場,沒有這樣火熱。 ”老馮說,雖然公務車“退役”后,以拍賣形式購車相當實惠,但如果滬牌價格不是這么高,許多市民還是愿意多花錢買輛新車的,但目前超過8萬元的滬牌價格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公務車拍賣的“性價比”。
記者發現,現場絕大多數的市民都是沖著低價來的,有些其實就是在拍賣車牌,汽車本身只是“附加品”,車輛本身的價值遠遠不如滬牌。記者從現場管理人員處了解到,盡管有“專業人員”參與公務車拍賣,但這些“專業人員”也是通過正規途徑參與競拍,不可能將他們區分開去。
為了防止有人惡意競拍,競拍組織方采取了控制措施,首先要求競買人提供真實、有效、合法的個人信息。另外,同一競買人或競買人使用同一個競價專用賬戶或保證金專用賬戶申請登記競買的車輛超過5輛的,該競買信息視為無效,即一個人只能競拍5輛以內的車輛。 “黃牛都是逐利的,性價比高的車,肯定是重點目標。 ”但現場還是有不少市民擔心,真正到公務車競拍流程開始時,自己會輸給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員”。
“實惠”拍賣仍需理性
管理人員表示,公務車盡管“實惠”,但普通市民在參與競拍時,需要有清醒頭腦和理性操作。據介紹,普通市民并不具備對車況的鑒定和價格評估,更不要說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員”。普通市民參加競拍時,要特別注意拍賣時的冷靜,可以提前制定一個“心理價位”,不必在意有人輪番抬價,切忌盲目跟漲,最后讓“實惠”變苦澀。
據介紹,此次公務車拍賣采取網絡競價方式,參與競拍者需提前將每輛車一萬元的保證金打入 “支付寶”賬戶,并到拍賣公司確定競拍資格。
特別需要注意,競買人不要使用保證金專用賬戶內的資金用作網上購物等其他用途,否則將會影響競買人正常參與資格。
競價開始后,起先15分鐘為定時報價時間,期間可不限次數出價。 15分鐘后,即進入120秒連續報價時間。連續報價期間若無人出價,則競價結束。若有人出價,則系統自動增加一個連續報價的延時周期,延時周期時間為5分鐘。若在延時周期的最后120秒內若無人出價,則競價結束;若有人出價,系統自動增加一個連續報價的延時周期。以此類推,直至該延時周期內無人出價,競價結束。
網絡競價結束后,競買人可通過保證金專用“支付寶”賬戶的“普通提現”功能將解凍的保證金退還至其充值保證金時所使用的銀行儲蓄賬戶中。(解放牛網-新聞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