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在我國臺灣地區銷售的日本食品被發現是福島生產 但卻偷換產地標簽
雖然日本政府一再宣傳災區出產的農產品合格,但是日本普通民眾大多不愿購買福島及周邊幾個縣的農產品。并不是說這些產品一定輻射超標,但是連本國人都心存陰影的東西,日本卻改頭換面出口到其他國家和地區,這樣難道是所謂的振興災區經濟的做法?
新華社電 日本和太平洋島國論壇首腦會議22日和23日在距離福島第一核電站40公里的磐城市召開。雙邊會談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以“賑災復興”的名義,帶領14個島國領導人到曾遭海嘯襲擊的災區參觀重建工程,并且向遇難者敬獻花圈。
威廉王子為福島做廣告
不少人可能留意到,福島最近在國際新聞中的曝光率不低。今年2月底,英國威廉王子訪日期間,在安倍邀請下來到福島災區,并且品嘗了由當地食材制作的晚餐,成為福島產品的“活廣告”。3月,日本在同樣遭受東日本大地震襲擊的仙臺召開世界防災會議,其間邀請來自世界各國的與會人員參觀福島的水產試驗場。
讓外國領導人、知名人物或是國際媒體說自己好,效果遠勝過自己說自己好,日本看來深諳此道。在一些災民眼里,安倍如此積極促進“災區經濟”復興,形象也陡然高大起來。只是,地震災區,特別是核輻射災區真的復蘇了嗎?想要不被人說是作秀,就要搞清幾個問題。
七成福島災民生活悲慘
首先,東日本大地震已經過去四年,災區重建確實頗有成果,但是福島依然沒有擺脫核輻射影響。特別是福島第一核電站周圍的約20萬居民,不得不住在臨時住宅或租賃的房屋里,再也無法返回家鄉。
據日媒調查,這些人中七成認為自己身心狀態不佳,生活悲慘。如果日本的災區真的有如安倍展示出的那樣好,為什么不帶著國際友人,去到訪一下這些至今流離失所的核泄漏事故災民呢?
其次,仙臺防災會議通過的“國際行動方針”只字不提福島核事故。這樣做雖然逃避了外界批評,卻失去了在受災地舉辦此次會議的意義。日本并沒有說明核電站目前的情況,為那些還在討論核電站存廢問題的國家提供參考。事實上,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5月14日發布的報告,福島核電站目前情況仍然十分復雜,例如2號機組廠房頂部積蓄的雨水曾順著排水渠流入大海,而這些雨水都被核輻射污染。但這個問題,卻如同先前的一系列事故一樣,都被核電站的母公司東京電力掩蓋了。誰也不敢保證,今后福島核電站會不會繼續向周邊排放核污染物質。
日本人不買福島食品
再次,據媒體報道,今年3月下旬,大批在臺灣銷售的日本食品被發現是福島生產,但是卻被“魚目混珠”更換產地標簽。受此影響,中國臺灣決定從5月20日起,暫時全面停止從日本進口農產品。
記者平時生活中感受到,雖然日本政府一再宣傳災區出產的農產品合格,但是日本普通民眾大多不愿購買福島及周邊幾個縣的農產品。并不是說這些產品一定輻射超標,但是連本國人都心存陰影的東西,日本卻改頭換面出口到其他國家和地區,這樣難道是所謂的振興災區經濟的做法?(新華社駐東京記者朱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