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因一棵老榆樹引起的紛爭在洛南縣法院紀檢組長張新成一行的親自實地勘察調解下,最終成功解決,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二十來年前,洛南縣靈口鎮黃坪村村民孫某、曹甲、曹乙同時從生產隊各自購得榆樹一棵,次年被告曹甲誤砍孫某榆樹,該曹隨即將自家榆樹抵償。2014年臘月,被告曹乙將被告曹甲抵償給原告孫某榆樹砍伐用作蓋房的擔子和檁,且堅稱所砍榆樹為自家所有,拒不賠償原告損失,在村組干部多次調解無果的情況下,原告孫某一紙將二被告告上法庭。該案標的雖小,但因原告孫某和被告曹乙以前因錯砍松樹曾發生過糾紛,且孫某系招贅上門,故認為被告曹乙故意欺負他,雙方情緒較大,案件受理之初進行的很不順利。
12月初,初冬的洛南寒氣襲人,張組長一行不顧嚴寒,深入村組就該案進行調解。法官們認真準備,有的放矢,經過田間地頭實地勘察所砍榆樹的現場,掌握了基本情況后,又邀請林業站工作人員一同前去被告曹乙家查看,并當場估算了所砍木材的經濟價值。在清楚的事實面前,被告曹乙因顧及顏面仍不愿承認該樹系自己錯砍,但表示愿意考慮原告的經濟損失。后經過法官們的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的闡明利害后,告知調解結案有利于繼續和睦相處,緩解雙方矛盾。法官們又不厭其煩的對原被告逐個談話,做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并邀請當地德高望重的老人參與調解,雙方當事人情緒逐漸穩定,終于雙方矛盾得以化解,被告愿賠償原告經濟損失200元并當場予以履行。
該案由雙方當事人各執一詞、情緒激動到息訴服調,正是法官們知情能動,熟知問題,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消除在萌芽狀態,從側面反映了洛南法院法官認真踐行群眾之事無小事,兢兢業業辦好每一件案件的工作態度與職業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