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稱打工子弟多成家暴受害者 挨打成家常便飯
5月26日,北京豐臺青塔春園,2歲和6歲的女童被砍死在家中,疑犯為孩子的母親。附近居民稱,該戶人家長期存在家庭暴力。
5月29日,江西都昌,一名8歲男童被親生母親用菜刀亂砍,頭部、臉部等部位共縫合800多針。事發后,男童母親被警方控制。
5月31日,廣東東莞,3歲男童因母親兩次毆打后,經搶救無效死亡。醫院接診記錄顯示,頭部、胸部、腹部、下肢均有明顯瘀傷。警方將該案定性為“虐待兒童案”。
今年的兒童節期間,家暴兒童再次引起社會關注。
近期,本報記者調查北京多家小學的數百名孩子,發現打工子弟學校的孩子成為家暴的“重災區”,兒童受家暴存在難察覺、難介入、難干預的困境,亟待專門立法完善。
病房,深夜。
夢境中,明晃晃的砍刀讓不滿11歲的小正?。ɑ┎煌6哙?。
“爸爸,救我。”被嚇醒的小正印大喊:“媽媽打我,媽媽殺我,爸爸救我,救我啊!”
朱佳文很想抱緊兒子,但兒子身上遍布的傷口攔住了他。
解放軍304醫院內,住院治療的小正印,頭部和雙手布滿100多道傷口。
4月初的一天夜里,母親揮刀砍向熟睡的小正印和13歲的哥哥,此前不時掛在嘴邊的“我要殺了你們兩個崽”成為了現實。
哥哥失血過多喪命,小正印死里逃生。
擱置的危險
“我要殺了兩個崽”
看著兒子,朱佳文自責不已,悲劇原本可避免。
重慶梁平縣的一個小村莊,常年出門打工的朱佳文一年最多回家3次。妻子留守在家,一邊帶孩子,一邊種莊稼。
平常的電話中,活潑的兩個兒子偶爾會跟他講,“媽媽打我們。”
不滿意留守生活的妻子情緒失控時,也會對著電話跟朱佳文喊“我要殺了兩個崽”。
朱佳文回家時,也經常看到妻子“修理”兩個調皮的孩子,有時是因去水塘玩、有時是因沒按時回家、有時干脆不需要什么理由。
“孩子嘛,敲打一下也正常。”那時候,朱佳文覺得一切沒什么不妥。
妻子性格孤僻,不愿與周圍的人來往。年前,朱佳文帶妻子做過精神鑒定,曾被診斷有幻想癥,這也并未讓他聯想到孩子的經常被打,直到悲劇發生。
一個月之后的5月6日,山西平順縣再發慘案,一名5歲半女童被后母虐待致死,離世時“身上沒有一塊完整的地方”。
悲劇接連上演,人們疑惑:悲劇發生前,真的沒有方法保護受家暴的孩子們嗎?
“尷尬的現狀是,除非重傷或致死,侵害兒童才會被追究刑責。”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主任佟麗華表示,“目前沒有預防悲劇的應有機制。”
2011年,佟麗華和他的同事針對6年間338起兒童遭受家庭暴力案件進行調研統計,撰寫了《兒童遭受家庭暴力案件調查分析與研究報告》。
報告提及,兒童沒有能力保護自己,其他人也多認為管教孩子是家庭內部事務,通常不會主動報案,因此兒童家庭暴力更具隱蔽性,兒童受家暴存在難察覺、難介入、難干預的困境。
危險常被擱置,悲劇時有發生。
普遍的挨打
“用棍棒皮鞭懲罰”
法律對家暴的定義為,是指行為人以毆打、捆綁、殘害、強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給其家庭成員的身體、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傷害后果的行為。
近日,記者對北京一家打工子弟學校三至六年級的孩子進行問卷調查。200份有效問卷中,僅有一名孩子“從沒挨過打”,13名孩子“經常挨打,嚴重時父母會用棍棒、皮鞭責罰”。
在北京一家公立學校進行的問卷調查,60名孩子中“從沒挨過打”的超過四分之一,但也有兩個孩子“經常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