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洞
佛山肉聯廠廠長:
“保證不了工業鹽豬血出廠后不流向市場”
多方走訪后記者發現,不僅佛山肉聯廠,佛山其他肉聯廠幾乎都將豬血或牛血賣給采購商。有業內人士和不愿具名的屠戶向記者披露,豬血和牛血內添加工業鹽的情況很普遍,“只是不知道這些血到底是流向市場還是真的做成了飼料”。記者梳理發現,無論是直接流向市場,抑或加工成蛋白血粉,都存在安全隱患,且各環節均存在監管漏洞。
上游經銷商:購買不需任何材料
以陳老板所用的“白鵝牌”工業鹽為例,佛山就有多家經銷商。記者聯系到南海大瀝一家經銷商,一位胡姓經理就介紹,“白鵝牌”工業鹽很暢銷,當前價格約為550元/噸。當記者問及購買此鹽是否需查看企業資質時,胡經理回應:“不用看任何材料,你要多少,下訂單即可。”記者隨后又直接提出,想用這鹽來加工豬血或雞鴨血,胡經理則稱:“我也不知道能不能用,一般不建議用于食品加工,但你買了怎么用就是你的事了。”
記者隨后又聯系了多家工業鹽經銷商,發現購買均不存在障礙。
中游肉聯廠:未重視監管工業鹽
當工業鹽來到肉聯廠,再往豬血或牛血里添加時,監管同樣面臨尷尬。按照佛山肉聯廠廠長周學東的理解,陳老板的豬血最終是加工成血粉飼料,添加工業鹽無可厚非。
周學東坦言,肉聯廠監管只能局限在廠內。“我可以保證在廠內賣給個人或商販的都加食用鹽,也可保證他們加工時清潔安全生產,但我保證不了那些加了工業鹽的豬血出廠后不會流入市場,肉聯廠不可能24小時全程跟蹤。”
下游市場:沒有檢測標準
事實上,這種監管困境在下游市場更加嚴峻。一方面,如果陳老板全部將工業鹽豬血加工成了蛋白血粉,但他賣出去后,仍然不能保證這些血粉真的只做成了飼料。近年來,鄭州、貴州等地血粉勾兌成豬血或毛血旺進入食品行業的事件層出不窮,相關監管依舊缺失。
另一方面,如果工業鹽豬血直接進入了市場,則沒有檢測標準監督。據中南市場常務副總經理鄺巨明介紹,現在對豬血只能像其他食品一樣,檢測其亞硝酸鹽是否超標,檢測不了重金屬的問題。“而且,就算亞硝酸鹽不超標,也不能說明其豬血就沒添加工業鹽。”周學東也證實,對于豬血這種低端食品,多數時候靠商家自律。“如果檢測程序增加,成本和價格也得上升,消費者和販賣者都接受不了。”(金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