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早晨,桃楊路,幾名男女從胡同的平房里拎出成捆的醫療廣告,往救護車上裝。
8月14日9時許,光彩路,一男一女從救護車上下來,各拿一沓京壇醫院的廣告,向行人發放?!?/p>
近4個月來,一輛掛有救護牌照、裝著救護警燈的救護車,常常從北京京壇醫院出發,專職拉送人員,到人流密集的市區分發醫療廣告,而非轉運過病人。
京壇醫院方面稱,發小廣告的“救護車”不屬于該院。
而現狀是,北京市本地院前急救車輛兵力不足、捉襟見肘,正規救護車無力提供外地轉運病人的服務;面對市場缺口,隱藏在醫院周邊的黑救護車頻頻現身,坐地起價、與正規急救車爭搶病人,甚至出現黑救護車“舍近求遠”延誤治療致傷者死亡的事故。
北京正規救護車體系的現狀及掣肘如何?黑救護車是怎樣發展起來的?它們是怎樣趕在正規急救車之前拉走病人的?在收費、服務、病人安全保障上有哪些問題?近年來,黑救護車車主在面對正規急救車人員時,又是怎樣從最初的低頭走開,發展到現在的言語威脅的?本報試圖為您呈現。
8月14日10時許,一輛救護車,停在豐臺區光彩農副產品批發市場門前。
車上下來五六名身穿便裝的男女,每人都隨身挎著一個小包,他們從包中掏出印刷物,沿路發放給過往市民。
一份藍皮印刷物塞進一個七八歲的小男孩手中,小男孩拿著瞧,一字一頓地讀出“京壇醫院男性專刊”。
男孩身旁的母親一把奪過???,又望了望不遠處的救護車,“救護車怎么還發這個?”說著,拉著兒子快步走開。
發小廣告的救護車
當天早晨,這輛發小廣告的白色救護車,停在東城區安樂林路10號京壇醫院門前。
它的車牌號是京HY9286,裝有救護警燈,車頭前掛著“救護3333”的牌照。
14日,8時50分,發小廣告的五六名男女從醫院走出、上車,車子開往桃楊路。
救護車在一條窄巷的平房區停下,不多時,十幾摞藍、紅色的印刷物被從一間平房里抬出,放到車里,救護車駛向南頂路附近的光彩農副產品批發市場。
男女們走向市場各門,沿路向行人發放印刷物,自行車車筐、三輪車上……印刷物上,除了介紹京壇醫院外,不少頁面上有性功能障礙、人流手術等多類診療價目。
近4個月里,記者數次跟蹤,京HY9286救護車多次往返于桃楊路的平房,拉出醫療廣告,前往方莊早市、小紅門、久敬莊、花園市場、順四條、六里橋等人員密集區,發放時間有時一上午,有時一整天,行駛途中,從來不開警燈、警笛。
前往桃楊路平房取醫療廣告的,還有一輛面包車,每逢這輛車尾號限行,京HY9286必定出動。按交通部門的規定,救護車不受尾號限行規定。
2002年2月1日起實施的《北京市救護車管理辦法(暫行)》規定,救護車,指醫療衛生機構用于搶救、轉運危重傷病人員,處理緊急疫情以及運送血液的專業特種車輛?!侗本┦芯茸o車管理辦法(暫行)》同時也對救護車的使用提出規定,救護車使用具有嚴肅性,嚴禁挪作他用。
近4個月里,“救護車”京HY9286多次往返于發小廣告地和醫院之間。
就“救護車多次發放醫療廣告”一事,昨日下午,京壇醫院負責當日值班的行政領導表示,京壇醫院沒有這輛救護車,醫院也沒發過小廣告,不清楚京HY9286究竟屬于哪里。
至于京HY9286長期停在該院門口,且發放的都是該院的廣告,院方稱“不清楚”。
肆無忌憚的黑救護
“(救護車)只發醫療廣告,不轉運病人?不管它是不是正規救護車,都不是最出格的。”韓超說。
在急救中心工作多年,這位北京市急救中心長途轉運組組長“見識了太多黑救護車的肆無忌憚”。
韓超曾經歷過這樣的事。
一個要往甘肅酒泉轉運病人的家屬,詢問北京市急救中心轉運病人的價格,說要與家人商量。
幾天后,對方再次致電,不由分說把北京市急救中心痛罵一番,一個勁兒責問,“你們的醫生為什么啥都不會?”
韓超有點莫名其妙,家屬說,“裝什么糊涂,前幾天給你們打電話問從北京轉運病人到甘肅酒泉的價格,之后在醫院里碰上你們急救中心的車,交了費,上了車,車到內蒙古病人病發,隨行醫生居然手足無措?”
韓超明確告訴來電者,近幾天,北京市急救中心并未派車到西北地區。
急救車,對病人和家屬來說,是希望,是救星,但如果病人被送上“黑救護車”,不但會被收取離譜的費用,而且可能危及生命。
2006年6月,順義區北務鎮發生一起車禍,肇事者撥打120求治傷者,一輛帶有120急救標志的車趕到現場將傷者拉走,急救車未將傷者就近送往大醫院,而是繞道20多公里,送進了一家二級醫院北京中奧癲癇腦病醫院。
傷者家屬對該院的治療不滿,要求轉院,醫生拒絕病人使用一直停在急診室門外的帶有120標志的急救車,卻讓傷者家屬撥打120派車。三個小時后,傷者死亡。
多位北京急救中心的急救車司機證實,很多次,他們趕到醫院,正好看到病人正在往黑救護車上抬,而更多時候,病人已被黑救護車運走。
黑救護車是怎樣趕在正規急救車之前拉走病人的?
知情人士透露,部分醫院的個別主治醫生、護士及護工,會對需要轉運的病人和家屬說“我給你找車吧。”他們找的車往往是黑救護車。
為了拿回扣。這些醫護人員此舉得到的回扣,可達轉運費的一半。
此外,黑救護車的私營車主會不間斷將聯系電話涂在醫院多個角落,在醫院周邊散發小廣告;部分私營車主還會在醫院急診室等周邊等活兒,黑救護車就在醫院院子里停著,一旦有風聲,就提前跟病人家屬接觸。
“黑白”救護車“斗法”
“在黑救護車還沒有大范圍見諸人們視野時,這個市場已被瓜分完畢了。”韓超經常跟轉運組的同事們交流,給大家的感覺是,2009年之前、2010年到2011年、2011年之后,這三個時間段,是黑救護市場明顯轉變的三個階段。
2009年之前,急救中心長途轉運組經常去天壇、協和等一些醫院接送病人,有時一個月能去好幾趟,只要病人有要求,轉運組的急救車基本都能順利接上病人。
在天壇醫院,長途組人員接病人時,也會遇到黑救護跟病人家屬接觸,但看到“正規軍”到來,“黑救護”會不吭聲,轉身走掉。
2010年到2011年,黑救護和正規軍開始正面交鋒。
在這個時間段,急救人員接到病人電話去醫院接病人,連醫院看門的保安都攔著,不讓進門。
“還有直接叫板的。”一位急救人員回憶,有次去醫院接病人,直接有穿著北京急救中心字樣白大褂的黑救護上前說,“把活兒讓給我們吧。”
“不讓活兒,你們出不了醫院。”急救人員還受到威脅。
更有甚者,“黑救護”會把小廣告發到“正規軍”手里,還提及利益分配。
“這是黑救護瓜分市場的兩年。”韓超總結。
去年11月,北京急救中心一名司機在軍區總醫院運送病人轉院時,被幾個黑救護車主毆打。
2010年2月,租來幾輛外地牌照救護車、專轉運外地病人的兩個黑救護車隊搶地盤斗毆,黑救護車主劉成糾集8人,將另一撥黑救護3人打傷,豐臺人民法院以尋釁滋事罪,判處9名犯罪嫌疑人有期徒刑7個月至1年不等。
在301醫院、天壇醫院等地,記者隨機詢問超過30名外地病人或家屬,他們均表示絕不選擇黑救護車轉運。
但很多來自于外地農村的病人家屬,先是問“什么是黑救護,怎么區分?”還有些病人家屬擔心,恐怕上了車,才知道是黑救護。
一位正規救護車的司機說,這些年,一些假冒救護車已經成了“高仿”,無論是外形還是車內外裝備,都跟急救中心的救護車非常相似,很多病人和家屬極難辨別。
黑救護趁危加價
301醫院附近一家旅店,經店主老莫從中牽線,一輛黑救護答應記者,在西三環豐益橋附近見面。
7月21日11時,一輛冀ARQ120牌照的小型巴士閃爍著藍色頂燈,停在豐益橋附近。
這輛白色巴士,車身上涂著“急救”的中英文拼寫,車門和尾部有“紅十字”。
這位戴金鏈子的王姓車主介紹,這是他“救護站”的“救護車”,雖然不是醫院的正規救護車,但可以到市外運送病人,“跟正規救護車一樣專業,保證安全。”
在“救護車”車廂里,車主和同伴邊吸著香煙,邊介紹車內設備。擔架病床、呼吸機、心電監護儀、吸痰器和氧氣瓶……“正規救護車有的,我們都有。”車主嘴里不斷重復著“專業”。
關于價格和責任,車主稱,雙方會簽訂一份合同:一張A4紙上寫著“救護車轉送協議”。他強調:病人若在途中發病,醫生只能做簡單處理,司機就近把病人拉到醫院去,“人死了我們概不負責。”
在合同末尾,蓋著“北京市急救中心財務專用章”。
"北京市急救中心財務專用章’絕對是假的。”北京市急救中心相關負責人說,黑救護車的“簽協議”,其實就是“免責條款”。
正規救護車長途轉運病人前,醫生會在病歷后向病人或家屬出具一份“病情知情告知書”,注明病人病情、轉運中可能會出現的危險。韓超說,全國的120系統都是兄弟單位,很多次,轉運中病人病情反復,急救中心會聯絡就近城市的120,緊急關頭,需要的藥會被送到高速路口,命懸一線的病人會得到及時救治。
約見前,王姓車主在電話中說,根據距離遠近,預付1000到5000元不等的定金,往返只單程收費,每公里10元錢,如需配備隨車醫生,每公里加收1元錢。
見面后,記者稱轉運距離大約800公里。該車主當即改口,稱得出15000元,且不包括醫護人員傭金,不包括途中病人出現問題所產生的搶救費。
韓超算了一筆賬,正規救護車都是按雙程收轉運費,比如來回1600公里,收費就是16000元,包含過路過橋和醫護費用。
去年,一輛前往山西的黑救護車上,出車費7000元,途中病人出了狀況,黑救護硬是臨時加收2000元,才肯給病人用藥。
黑救護車搶占外地病人轉運市場
北京正規急救車無力“分兵”提供外地轉運病人服務;外地病患轉運需求大
相關人士透露,2008年前后,北京市120急救電話的滿足率一度達99%,即有100人打來叫車電話,99人都能滿足;而今這一數字降到80%多。目前北京市救護車的數量,不能滿足院前急救的需求。
三類機構可配置救護車
在北京,按規定,三類機構可配置救護車。
截至今年4月30日,北京急救中心下屬有421輛救護車;北京紅十字會緊急救援中心下屬有203輛“999”救護車;滿足條件的醫療機構也可按規定配置救護車。但醫院救護車一般不執行院前急救任務。
一個事實是,從2003年起,總體上說,北京救護車數量呈上升趨勢,2008年救護車數量達到頂峰,只北京急救中心名下就有500余輛車,但隨后此數字有下降趨勢。
據行內人士透露,按衛生部“每5萬人配備一輛救護車”的要求,假設北京現有2000萬人口,至少需要400輛救護車,“這并不是說你有400輛車就完事了,50000比1的指標,是指這400輛救護車要隨時處于待命狀態。車輛需要周轉、檢修,所以北京實際要配備的救護車數量,肯定多于400輛。”
待命救護車 一半打折扣
該人士介紹,北京急救中心400余輛救護車,約有一半直屬北京市急救中心,另一半在權屬上歸各區縣,即市急救中心對各區縣救護車只有業務上的指揮權限。
這個“指揮權限”有時會影響全市救護車的整體調派,比如說,市內某區本有七八輛救護車,但真正在運轉的只有1輛。
北京某郊區縣的一個鄉鎮也配備有數輛救護車,但由于這些救護車經費由區縣劃撥,每年每輛車只能撥得2萬元,“在政府衛生系統的救護車雖然收費,但不賺錢,而且有可能賠錢,2萬元經費,要燒油要維修,跑得越多賠得越多,索性不跑。”
各區縣的救護車調派起來未必如設想般如意,而直屬于北京市急救中心的兩百余輛車,也不是時刻待命狀態,有車正在檢修,有車專門應對大型事件或大型災害,時刻待命的車,會再打上一半折扣。
探因
120每天最多接百個轉運電話
首都北京的醫療資源及實力得天獨厚,全國各地病患前來求醫問藥,在此情況下,黑救護車應運而生。
多位長期從事急救工作的醫護人員認為,目前飽受爭議的“黑救護”,其實對北京本地的院前急救工作影響不大,因為本地轉運距離較近,黑救護車賺不到錢,引起救護市場混亂繼而引發社會問題的,主要出在外地病患轉運市場,而這與正規救護車無力提供更多的外地轉運服務有關。
外地病患轉運需求大
行內人士分析,北京有多少外地患者,客觀上也決定了外地轉運市場有多大。
該行內人士介紹,使用救護車的外地患者大概有三類,一是危重患者;第二類雖然不是危重病人,但需要專業車輛解決交通問題;第三類就是在落葉歸根思維影響下,部分患者想要臨終回到老家。
該人士透露,保守估計,北京的大醫院有三分之一是外地病患,假設每個大醫院有1000張病床,300張是外地患者在使用,來京求醫的外地患者多為大病重病患者,在這300個外地患者中,又約有三分之一需要救護車轉運,即100人,“北京有多少家大醫院?外地轉運市場有多大,大家可以想象。”
北京市急救中心的外地轉運服務是從1990年左右開始的,2000年前后,有三組救護人員專門負責外地轉運,目前也只是五六組人。
正規轉運力不從心
韓超,北京市急救中心長途轉運組組長。從幾年前開始,他每天接到的被120系統轉過來的需求電話,少則數十,多則上百。
龐大的需求量,讓北京市急救中心的長途轉運組力不從心,“所有人都是連續作戰,有可能剛從北京送一個外地病人回家,返回途中接到電話,再輾轉到另外一個城市去接病人來京。長此以往,人困馬乏,我們有很多人員流失。”韓超說。
公開數據顯示,2011年,全市急救呼叫總量為652340人次,日均呼叫1787人次。2006年至2008年,120接收的編制內本科學歷醫學學生流失率達86.3%。
長途轉運組的車一般都需要預約排號,病人臨時叫長途轉運服務,可能無法即時滿足,“也沒排多少號,但病人的病情等不得,他們只能去想辦法找車,非此即彼,不是正規車,就一定是黑救護車。”
“市場在這兒擺著,正規軍無法滿足,救護市場又沒有真正對民間開放,只能是黑車上,黑著上。”
黑救護車該如何治理?近日,記者聯系北京市衛生局及交管部門,但截至發稿,未得到以上部門回復。
小貼士
黑救護車與120急救車收費差別
北京本地轉運:
記者咨詢3家非正規救護車公司,均報價800元,市內范圍,不講價。
120急救車,國產救護車每公里2元,出診費10元;進口救護車每公里2.5元,出診費20元。高檔救護車每公里5元,出診費40元,車內檢查治療費在實際費用基礎上加收50%。
外地長途轉運:
黑救護車單程收費,每公里10元,隨車醫護每公里一元。但在途中會加收過路過橋及其他費用,最終費用一般不低于正規救護車。
120急救車,雙程收費,每公里10元,包括過路過橋及醫護費用。(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