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譽暉正與郭慶平老人拉家常。
初中同學因車禍突然離世,河北鋼鐵集團宣鋼公司職工劉譽暉,自愿承擔起孝敬和贍養同學父母的重任———
信守承諾,“我就是你們的兒子”
8月19日,是個星期天。上午10時,33歲的劉譽暉像往常一樣,兩手拎著剛從超市買來的牛奶和蔬菜,來到張家口市宣化區新興街北二號樓。在樓前發現乘涼的郭大媽,劉譽暉親熱地走上前,一邊聊一邊往家走。“電視遙控器還好使不?您的肩膀跟腿還疼嗎?下樓的時候千萬要慢點兒……”對每個生活細節,劉譽暉都要向大媽細細叮嚀一番。
“郭大媽”名叫郭慶平,今年62歲,是劉譽暉初中同學張亞忠的母親。9年前,劉譽暉的一個承諾,讓郭慶平成了他的又一位“媽媽”。
同在宣化五中上學,劉譽暉和張亞忠在學校的關系特別好。高中畢業后,劉譽暉參軍入伍,2003年分配到宣鋼工作;張亞忠進入職高,1997年畢業后到懷來縣沙城鎮一家療養院工作。
2003年1月,作為家中獨子的張亞忠在沙城不幸因車禍離世。得知變故,劉譽暉連忙趕去家中看望。看著昔日同窗的爸爸媽媽悲痛萬分的樣子,劉譽暉主動擔負起為老人買菜做飯、求醫問藥的責任,并經常打電話問候、開導兩老。
不久,張亞忠的妻子帶著女兒改嫁了。看著失去依靠的兩位老人,劉譽暉鄭重許下了自己的承諾:“往后,我就是你們的兒子,會像張亞忠一樣照顧你們、孝敬你們。我會像兒子一樣經常回家看望二老的。”
就這樣,劉譽暉九年如一日,照顧起初中同學的爸爸媽媽。
情濃于血,當孝子理后事
此后,劉譽暉有事沒事總要往老人家里打個電話或是走上一趟。怕給老人添麻煩,劉譽暉看望時總是提前吃過飯,再買好了菜去做給老人吃,再講講工作或社會上的趣事,聽聽老人訴一訴心里話,看到眼里的活搶著干,每次看到老人情緒舒展后他才放心離開。
2004年春節前夕,劉譽暉早早地在心里盤算,節前一定要去看望老人。他置備了米、面、油、肉、水果等年貨,一下班,便趕忙奔向老人家,臨走還給老人留下200元錢。此后,逢年過節或是老人的生日,鄰居們總是能看到劉譽暉的身影。老人被劉譽暉深深打動了,逢人便說:“俺們這是哪輩子燒的高香,遇見了這么個好心人。”漸漸地,兩位老人走出了傷痛的日子,笑容又浮現在臉上。
有一件事始終縈繞在老人的心頭,總想將兒子的骨灰從懷來遷回宣化。劉譽暉決定圓老人這個心愿,他自己花錢、找關系,在同學去世滿三年后,將同學骨灰遷回了宣化。2006年年底,張亞忠的骨灰盒遷回來的那天,兩位老人撫摸著兒子的骨灰盒,放聲痛哭。淚水里,有對兒子的思念,也有對劉譽暉發自內心的感激。
2011年3月的一天,張亞忠的父親突感不適,劉譽暉聽聞后急忙將老人送到醫院,陪床喂藥、悉心照料。然而,因久郁成疾,老人的身體并未能好轉,不久還是離開了人世。劉譽暉披麻戴孝,忙前忙后聯系殯儀館,為老人操辦了后事。鄰居們看著劉譽暉忙碌的身影,紛紛感慨:“這哪里是同學,分明就是自家的兒子!”
與人為善,成家鄉人學習楷模
“別看他不愛說話,但這小伙子特別愛學習,干事特別認真。”宣鋼中區保衛科科長徐劍鋒這樣評價劉譽暉。
其實,還在部隊時,劉譽暉的表現就格外出色,多次積極參與抗洪搶險、城市共建等。2003年6月,劉譽暉從宣鋼石灰石礦調到宣鋼中區保衛科,站崗、巡邏一絲不茍,多次獲得公司先進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2007年,劉譽暉擔任公司中區保衛科分隊長。2011年,又被升為中區保衛科中隊長。
然而,在宣鋼,劉譽暉照顧同學父母的事卻很少有人知道。“要不是那面錦旗,我們都不知道他悶不吭聲干了這么多事情。”大家都這樣說。
那是2011年6月的一天,郭慶平瞞著劉譽暉,將一面錦旗送到宣鋼公司機關中區保衛科。恰巧遇到了劉譽暉,劉譽暉感動之余,悄悄地將錦旗藏了起來。可細心的郭大媽早就偷偷記下了保衛科領導的電話,并與保衛科科長取得了聯系。過了幾天,老人又將一面錦旗送到了保衛科,劉譽暉的事跡這才被單位知曉。
劉譽暉的愛人高芳娟是宣鋼焦化廠的職工,她也是通過單位才知道劉譽暉的事跡。“我覺得老人挺不容易的,能幫盡量多幫一些。我為有這樣的丈夫而自豪,我支持他!”高芳娟說。
今年5月下旬,劉譽暉被評為宣化區孝老愛心模范。面對夸贊和榮譽,劉譽暉總是淡淡一笑:“我這么做,不是為了這些。我只是覺得這是我應該做的,我會繼續把老人孝敬和贍養好,讓她安度好晚年。”(長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