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對疾病的恐懼和對家人的愧疚,最終使他走了極端。
這類患者
要及早看心理醫生
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醫院性病控制中心辦公室主任葛鳳琴說,馬郁軍所患的疑病癥是恐艾癥的一種常見表現。從心理學角度分析,恐艾癥患者不僅僅是由于對艾滋病的片面性認識和錯誤理解,相當一部分人病發和本身的性格以及其他心理障礙有密切關系。
恐艾癥起病,常受高危行為史或是受到生活壓力事件的影響,HIV相關檢測結果為陰性,患者卻內心痛苦,反復求醫。她建議,出現這種情況的患者,應盡快向心理醫生求助。
南京某區級疾控中心一位負責艾滋病檢測咨詢的工作人員表示,在門診中,有恐艾癥狀的人并不少見,“有的人甚至都沒有高危行為,卻老覺得自己會感染”。恐艾癥患者一般都有過度潔癖、強迫癥等心理問題,發展到后來會造成抑郁、失眠等一系列癥狀,“腦子里總裝著這件事,最終導致惡性循環,身體也會受影響。”(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