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歲男童變電站里被電傷的事情,最近一直牽動著廣大市民的心。一個正處于花樣年華的孩子,因為一場“意外”不得不遭遇截肢的慘痛經歷,何其痛哉!但詭異的是,事發多日來,竟然連相關責任單位都找不到——原產權單位說去年已經辦理了銷戶手續,供電部門卻表示“銷戶并未完成”。
不錯,孩子被電傷,確實是一場誰也不愿意看到的意外。但是,相關涉事方,你們不妨捫心自問,如果你們不管是誰,都能多一些仔細,多一些負責,何至于出現這樣的意外?假如,在銷戶申請提交后,原產權單位和供電部門能夠積極合作,及時徹底處置拆除各自所屬的設備,何至于如此?假如,拆遷單位在將該地征收后,能夠及時盤點,及時發現隱患,何至于如此?是的,從目前的各方表態來看,誰都覺得和自己無關,誰都覺得自己一臉“委屈”。但是,你們的“委屈”和孩子的悲慘遭遇來比,又算得了什么呢?況且,與孩子相比,你們哪家單位,無論社會影響力還是經濟實力,不強悍無數倍?這樣不斷地扯皮,相互推諉,你們不覺得臉紅嗎?
無法否認,很多“意外”背后,往往潛藏著錯綜復雜的原因,事故責任的構成,也往往有多方責任。但是,同孩子的悲慘命運相比,責任的劃分與認定,只能排到第二位,所以,大家不妨盡快坐到一起,仔細商量一下,該如何面對孩子。拋開事故責任劃分姑且不談,至少,各涉事單位應該有起碼的人道主義精神吧?
誰家沒有孩子?要知道,在利益之外,還有一種東西叫人道主義;要知道,在冷漠之外,還有一種東西叫悲憫;要知道,在推諉之外,還有一種東西叫社會責任。因此,希望相關單位,能夠盡早坐在一起,妥善處理好此事,而不是一臉冷漠地相互推卸責任。
當然,時光無法倒流,再多的假如,也對現實沒有絲毫幫助。所以,大家更應該迅速從扯皮的泥淖中擺脫出來,尋覓合理且可以撫慰人心的善后措施。這樣的悲劇,越早介入越好解決,拖拉得越久,矛盾就越大。希望這個可憐的孩子,能夠早日從傷痛中走出;希望這個可憐的家庭,能夠早日獲得應有的撫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