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八路軍總部衛生部將救護隊員分配到八路軍各個醫療單位,他們參軍入伍,成為八路軍戰士,開始了軍醫生涯。母親和羅錦文、曹民哉、蘇道理、胡秀英、閻玉珍、翟碧文、羅惠文、羅惠民等留八路軍總部前方野戰醫院,舅父呂書林和崔海潮等分配到延安十里鋪八路軍后方第二陸軍醫院。大家立即按照組織安排分赴各自的工作崗位,投入緊張的救護工作。到前方醫院后,母親為外科主管護士,羅錦文任八路軍前方醫院外科手術室醫師兼醫療學教官,隨著晉西北戰場戰斗日趨頻繁、激烈,傷員劇增,救護工作非常繁忙。羅錦文積勞成疾,1939年10月12日,以身殉職。他把美好的青春獻給了偉大的祖國和民族解放事業。
1938年春,臨汾失守后,總衛生部抽調母親和胡秀英、翟碧文、閻玉珍過黃河赴陜甘寧邊區八路軍衛生學校學習,為12期6班學員。1939年4月畢業后,她們又被分配到八路軍衛生部各個衛生單位,母親被分配到延安當醫助。
抗日戰爭勝利后,母親從前線回到商洛,因參加西北青年抗日前線救護隊到延安,參加八路軍抗日,遭國民黨當局逮捕入獄,吃盡了苦頭。據父親講,當時母親被押解到商縣監獄收監時,國民黨專員公署大門兩側墻上寫著“寧可錯殺一百,也不漏網一人”的大幅標語,令人心寒膽戰,母親危在旦夕。父親早年就參加共產黨在國民黨軍隊里做地下工作,曾隨楊虎成西北軍參加1936年西安“雙十二事變”。母親入獄后,父親聯系地下黨組織積極營救,經多方努力,母親終于被取保候審,這一取保候審就挨到了商洛解放,才幸免于難。
西北青年抗日前線救護隊戰友為中華民族解放事業奉獻出了自己的青春年華……。全國解放以后,他們都保持著當年的理想信念和革命精神,分別在不同的崗位上繼續努力工作,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做出了貢獻。母親和舅父在商洛繼續從事醫務工作。
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我再次奉讀《西北青年抗日前線救護隊》(陜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3月出版),讀著領導的提詞和序言、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寫的《永為楷模》、中共商洛地委、洛南縣委、丹鳳縣委黨史研究室寫的《民族至上 祖國為大》和救護隊戰友撰寫的回憶錄,看到了母親和戰友當年的珍貴合影照片,商洛日報2005年7月7日刊登的《西北青年抗日前線救護隊自發奔赴抗日前線的商洛熱血青年》及母親當年的照片,我感到分外親切,崇敬和思念之情油然而生。這本書和商洛日報,為后世留下了西北青年抗日前線救護隊這段英雄史詩的珍貴資料,記載著在那國難當頭戰火紛飛的年代,母親這些革命青年憂國憂民,毅然決然的投奔延安,義無反顧地參加八路軍到抗日前線救護傷病員的壯舉,讓人們銘記歷史、緬懷先賢、珍視和平、開創未來。
親愛的母親,我仿佛看到了你們夜以繼日救死扶傷忙碌的身影,聽到了你們的豪言壯語和歡聲笑語,體會到你們戰友間的深情厚誼,分享你們投奔革命的喜悅和興奮,理解你們的苦與樂,想到了你們當年的艱苦、進步和勇敢,崇拜你們偉大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追求,為你們當年朝氣蓬勃、充滿革命激情和向往革命而自豪而驕傲,你們是民族的英杰,世人的楷模,永遠活在我們心里。
英杰是母親,母親是英杰。親愛的母親有過這么一段為中華民族獨立與解放出生入死的光輝歷程,我們為之崇敬。老人在天之靈和千千萬萬人民英雄一樣為中華民族和人民共和國偉大復興祈禱,保佑著中華民族和社會主義國家繁榮昌盛,保佑子孫萬代健康幸福,保佑家鄉風調雨順,保佑新中國國泰民安。親愛的母親,你在世時奮不顧身為民族為祖國沖鋒陷陣,驚天動地,你的子孫后代會永遠珍藏你們救護隊的光榮歷史,念念不忘你們的豐功偉績。你們當年的革命精神,我們后輩人會世世代代永遠發揚光大,愛黨,愛國,愛家,把祖國建設的更加美好,實現你們當年的期待和夢想,告慰英杰母親在天英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