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走到哪兒,“閑事”管到哪兒,幫人幫到哪兒,師萍用她的熱心和正義感換得了人們的尊敬與夸贊。
2009年,師萍從教師崗位上退休。退休后的她,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很充實,早上出門鍛煉,晚上在體育場做操,周末在金鳳山上的老年大學唱歌。閑暇之時,除了做做飯、種種菜,她依然筆耕不輟地搞創作,寫些劇本、相聲。在她家里的書桌上,擺放著厚厚的一疊草稿紙,那都是她退休后所創作的作品。師萍有一個想法,她現在退休了,不能再工作了,但她要利用自己的知識和才能發揮余熱,對社會多做貢獻。退休后,有了更多的時間觀察社會,體驗人情冷暖。她就把看到的發生在身邊的事記在心里,以他們為原型,創作出了一個又一個劇本。
2011年,看到一些退休的老干部自發組織起來搞一些公益活動,為社會發揮余熱,她深受感動,遂以他們為原型寫出了劇本《余熱》,這是她的第一個劇本,2012年3月被搬上了熒屏。隨后,她以親戚家的孝順媳婦為原型,寫出了《王麻的兩個媳婦》,引導大家向好媳婦學習,孝敬老人;根據老年人再婚遭家人反對等一系列曲折的故事,寫出了劇本《娘家人》,根據鄉鎮干部向農村發放低保和舊房改造款的真實故事,寫出了《包村干部》。她寫的《王麻的兩個媳婦》《組合家庭》《娘家人》等幾部作品陸續被商洛電視臺《秦嶺故事會》欄目相中,拍成影視作品,她也經常客串,成了劇本中的主要演員。
最美不過夕陽紅,溫馨又從容。而今,歷盡滄桑的師萍爽朗耿直中多了一份從容。在她看來,“社會上的一些事,需要通過文藝作品來表現和鞭笞,我就是想通過自己的創作,來喚起社會更多的正義,今后我還會寫出更多的作品來回饋社會。”臨近采訪結束時,她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