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鄭曉燕) 像初夏的陽光點燃了映山紅,伴隨著全拾三唱三頌”(唱紅歌頌延安精神、唱贊歌頌改革開放、唱家鄉歌頌美好生活)活動啟動儀式在商洛商南拉開序幕,引燃了商南縣的百姓激情,在這片紅色的熱土上,“三唱三頌”系列活動異常精彩,“紅歌唱響新商南”演唱會激情上演,千人威風鑼鼓、秧歌表演火爆縣城,“金絲峽杯”紅歌大賽有序進行,央視《鄉村大世界》欄目組把商南作為陜西唯一入選地,拍攝、錄制《九州同慶心向黨,唱支山歌給黨聽》專題節目,“紅歌唱響新商南”的宣傳效應初步顯現,演唱會當天就招商引資簽約20多億元。聽紅歌、唱紅歌成了商南群眾茶余飯后的娛樂方式。“紅歌時刻”,大街小巷,廣場院壩,不分男女老幼,不論職業身份,旋律響起,眾人一起高歌,成為城鎮和農村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這是該縣人民群眾幸福感明顯增強的真實寫照,也是他們隆重紀念建黨九十周年的厚重獻禮。
“唱起紅歌,想起過去的貧窮、落后,看到現在的幸福美好生活,心里就激動,就感慨……”該縣教師進修學校石學宏老師興致勃勃地談論著對紅歌熱衷的原因。“紅歌一唱,神采飛揚;經典一讀,智慧十足;故事一聽,明理舒心;箴言一看,百讀不厭”,商南干部群眾這樣描述唱紅歌的感受。 “聽這些紅色旋律心里特別高興,更覺得今天的好日子來之不易。”62歲的老黨員李先清這樣說。的確,商南縣的快速發展讓老百姓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實惠,感受到了幸福。過去的五年,商南縣緊緊圍繞與百姓息息相關的基礎設施、教育、就業、醫療衛生、住房、社會保障等民生社會事業,投入資金9.78億元,累計實施建設項目668個,極大地改善了農村基礎設施,有效地緩解了群眾上學難、看病難、養老難、就業難、出行難等問題。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兩免一補”實現了全覆蓋,貧困寄宿生生活補助標準得到提高,“蛋奶工程”覆蓋面擴大,校安工程穩步實施,辦學條件明顯改善。醫療衛生事業快速發展,村級衛生室達標率超過80%,城鄉困難群眾全部享受大病醫療救助補貼,所有孕產婦享受免費住院分娩,農村育齡婦女享受定期免費體檢,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補貼資金全部及時兌付。關注城鄉困難群眾和弱勢群體的生產生活,3662人享受到城市低保,30140人享受農村低保,城鄉居民最低生活有了保障。擴大城鄉居民醫療保險范圍,逐步實現醫療保險全民化,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1.536萬人,參保率達90%;21萬農民參加了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9.25%;農村適齡人口參加新農保人數達12.87萬人,參保率達82%。實施扶貧和工賑移民搬遷2111戶,建成移民集中安置點19處,安置移民534戶,25個高寒貧困村117戶搬遷到條件好的川道集鎮居住。加大農村文化設施建設,為825個自然村配備了廣播電視村村通設備,為64個村農家書屋配齊了設施,為65個村配送了秧歌服裝、鑼鼓等文化器材,成立了農村電影放映工程管理站和放映隊,每年為群眾免費放映電影2000余場。各項惠民政策的落實和民生項目的實施,使群眾物質和精神生活更加美滿,更加幸福。城鄉文化生活的豐富和繁榮,也極大地激發了人民群眾歌唱新生活的自豪感。紅歌旋律優美,昂揚向上,催人奮進,便于學唱傳唱,自然成為商南群眾的首選,全縣掀起了傳唱紅歌的熱潮。正如今年2月省委書記趙樂際在接受人民日報記者訪談時說:“去年冬天,我去商洛市調研時,在商南縣城文化廣場,看到許多居民自編自演節目,自娛自樂,笑聲不斷,十分快樂。他們盡管生活在山區縣城,但看得出他們舒心愉悅,在物質生活較大改善后,精神生活豐富多彩。”歌聲飛,心窩暖,美好生活唱不完。紅歌謳歌了商南“十一五”的建設成就,唱響了商南人民愛黨愛國的情懷,更唱響了他們建設“十二五”的美好愿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