駿馬奔騰辭舊歲,三羊開泰迎新年。踏著春天的鼓點,令243萬商洛人民矚目的“兩會”將順利召開,為新一年商洛發展勾畫出了一幅更加靚麗的畫卷。處于國家關天經濟區、陜西省循環經濟工業園疊加帶和商洛“一體兩翼”中心坐標區間的丹鳳縣,如何抓機遇謀發展?則更加令人期待。
為此《商洛日報》記者專門與丹鳳縣委書記程詩有、縣長鄭曉燕進行了交流。丹鳳縣圍繞實施“四大戰略”,加快“四大重點區域”和商于古道文化景區開發建設,走陜南移民搬遷、精準扶貧、產業園區、小城鎮建設、消費市場培育“五位一體”和現代工業園區、特色農業園區、新型城鄉社區、精品旅游景區“四區同建”路子,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四化同步”的發展模式,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記者:程書記你好!丹鳳縣在整個商洛經濟戰略布局中,具有無以倫比的區位優勢。我們想聽聽你們如何立足丹鳳實際,謀劃2015年工作的?
程詩有書記:我覺得一句話歸納,還是演好“連續劇”,掀起“新高潮”。即堅持穩中求進、改革創新、提質增效總基調不變,抓住國家級關天經濟區、省級商丹循環工業園區和“一體兩翼”中心城市建設等機遇,以科學發展、富民強縣為主題,以發展循環經濟為主線,繼續實施“四大戰略”,加快“四大重點區域”和商于古道文化景區開發建設,進一步豐富“五位一體”和“四區同建”內涵,推進“四化同步”發展,確保丹鳳經濟發展在新常態的背景下掀起新高潮,出現新亮點。
記者:程書記,我覺得丹鳳的發展思路可以簡化為“44544”模式,2015年縣上經濟社會發展的給力點具體在哪些方面呢?
程詩有書記:這個總結不錯!前兩個“4”是方向,后兩個“4”是措施,中間這個“5”是我們的路徑。這個“四區同建”還是市委胡潤澤書記給我們完善進去的呢!圍繞這一發展思路,我們初步確定著力抓好以下五個方面的重點工作:
一是轉方式調結構,緊扣新常態提升縣域經濟綜合實力。深刻認識新常態,進一步增強信心,積極適應新常態,突出抓好重點區域開發,加大重點項目建設力度,不斷提升群眾幸福指數。
二是強監督促規范,扎實有序推進法治丹鳳各項建設。有序實施、持續給力,確保全面推進法治丹鳳建設起好步、開好局。教育引導廣大干部群眾切實增強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進一步規范和約束自己的言行,為推進法治丹鳳建設和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奠定堅實的群眾基礎。
三是順機制激活力,步履穩健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按照中省市的要求,把握對接,重點要抓好財政預算、農村土地流轉確權、農村產權交易、國有資產管理和經營方式、工商注冊登記制度和干部管理制度改革。做好收入分配制度、社會保障體制和法治丹鳳建設,創新社會管理機制,落實重點民生政策,全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四是履主責求實效,全面提升從嚴管黨治黨建黨水平。深化各級黨組織抓黨建的意識,落實黨建工作主體責任和黨風廉政建設“兩個責任”。始終做到思想認識上同位、工作安排上同步、經費保障上同力。堅持從嚴管理干部,增強黨紀紅線不可越、法律高壓線不可碰、道德底線不可觸的意識,真正把嚴的意識立起來、把嚴的規矩建起來、把嚴的作風樹起來。
五是改作風勇擔當,全力抓好年度各項工作任務落實。創造性地謀劃工作,努力在解決制約丹鳳發展的瓶頸和短板上想辦法、出主意。健全密切聯系服務群眾的長效機制,加大問責問效力度,打造風清氣正新丹鳳。
記者:鄭縣長你好!剛才和程書記交流后,我覺得丹鳳的發展思路令人鼓舞,我們想知道政府在抓經濟工作這一塊,如何把握機遇和挑戰?
鄭曉燕縣長: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更是“十三五”的奠基之年。從宏觀形勢看,目前全球經濟處于危機后的修復期,全國經濟處在“三期疊加”的轉型期,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這對丹鳳縣這個發展科技含量低、傳統型農業縣來說,在新常態下面臨著新挑戰。機遇這一塊,程書記已經談了。從基礎條件看,我縣生態環境優美,森林覆蓋率高,人文旅游資源富集,發展的比較優勢明顯;礦產資源開發已初具規模,城鄉剩余勞動力急需轉移就業,城鎮化進程加快形成了新的消費群體;建成的各類園區、景區產能將進一步釋放產能、帶動效應進一步顯現。這些都為我縣在新常態下轉型發展蓄積了新能量。
記者:鄭縣長,我們覺得眼下的丹鳳,可謂藍圖已經繪就,蓄勢待發。我們想知道,如何跑好新一年賽程,丹鳳縣經濟工作給自己設置了怎樣的目標?
鄭曉燕縣長:2015年,我們將主動適應新常態,精準發力,主動作為。突出做好以下八個方面工作:
一是擴大有效投資,筑牢持續發展新支撐。精心做好312國道“二改一”、商邑大道、氣化丹鳳、“一江三河”重點段防洪工程等重點項目,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2億元以上。以商于古道文化景區、新型工業園區等為平臺承接產業轉移,引進一批循環、綠色、低碳的產業項目,力爭全年招商引資到位資金45億元。圍繞新型工業化、節能減排重點工程、城鎮基礎設施、大型水利工程、重點民生領域、現代服務業發展等策劃包裝儲備“十三五”重點項目,為長遠發展打牢基礎。
二是突出提質增效,打造工業發展新引擎。按照“一區多園”模式,以商棣工業精深加工區建設為重點,啟動中小企業孵化園、恒大物流園建設,加快鉀長石現代材料、華茂、恒大三個產業園基礎設施建設,實施好皇臺礦業尾礦綜合利用、辰州礦業銻產品開發、鑫偉電子2億只高端電感等工業項目建設,力爭新入園企業8家以上。
三是推進精準扶貧,探索“三農”發展新模式。持續推進“雙包雙促”精準扶貧行動,建設21個精準扶貧示范村和10個整村推進示范村,力爭1.13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加快推進華茂、民樂、萬灣3個省級和忠山魔芋、丹鳳葡萄、商山榮順、兩嶺肉雞4個市級現代農業園建設,爭取新認定國家級龍頭企業1個,新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20戶,培育家庭農場15個,培育新型職業農民100人。
四是實施旅游活商,引領多元化消費新時尚。在“四大重點區域”和商于古道文化景區,串珠式布局建設精品旅游景區。緊盯城鄉居民個性化、多樣化的消費需求,開發面向公眾的休閑、健康、養老、信息、家政、物流等服務新業態,繁榮城鄉消費市場。
五是加快新型城鎮化步伐,拓展城鄉統籌發展新空間。加快棣花、商鎮國家級重點鎮建設,完成陜南移民搬遷2200戶6856人、棚戶區改造645戶,打造商鎮老君、竹林關江北等統籌城鄉示范區,帶動竹林關、武關等小城鎮串珠式開發。加快國家衛生縣城、省級文明縣城和生態園林縣城創建,健全城市網格化管理長效機制,規范城市經營秩序,讓廣大群眾住得更舒適。
六是確保“一江清水供京津”,推動生態建設取得新成果。落實丹江流域污染防治“三年行動計劃”和5個鎮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建成竹林關、商鎮、棣花等三鎮的污水處理廠和生活垃圾處理工程,實現丹江出境斷面水質穩定達標。抓好滬陜、312國道沿線重點區域綠化,實施天然林保護、新一輪退耕還林等綠色生態屏障項目,擴大綠色空間,創建省級生態縣。實施秦興、辰州等工業企業廢水循環利用等項目,推行環境監管網格化管理,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土地資源等管理制度,節約集約使用各類資源,打造山清水秀、生態宜居的生態空間。
七是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滿足群眾發展新需求。投資11億元,實施129個民生重點工程。加快教育、衛生、文化等惠民工程建設,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堅持擴大就業與創新創業相結合,創建省級創業型城市,確保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9%以內。完善疾病、教育、養老等社會救助制度,做好社會保障工作。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健全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和“三調聯動”的調解工作體系,規范信訪秩序,打造陽光信訪;夯實安全生產責任,提高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強化價格監管,嚴厲打擊各類市場違法行為,規范市場經濟秩序。
八是以法治思維推進改革,激活發展新動力。堅持依法履行職責、科學民主決策,深化政務公開,提升行政效能,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努力建設法治政府。建立農村產權交易中心,推進城鄉居民戶籍制度改革,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加快生產要素流動;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建立權力清單和負面清單,深化教育、文化、醫藥衛生等領域體制改革,全面推進財稅改革,擴大“營改增”覆蓋面,加大政府債務管理,提高收入質量。優化金融生態環境,推動縣域經濟社會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