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先收上萬元“展示費”
收取數百元的鑒定費,只是一個開始。
“如果有證書,藏品肯定更有說服力。”王經理拿出一本鑒定證書的樣本強調,該證書由北京一家具有國家文物鑒定資質的權威公司開具,“全國通用,也很管用,價格2000元。”
王經理說,如果想將藏品出手,每年八月,公司都會在香港舉行大型拍賣會,可將記者的藏品上拍,不過現在藏品征集工作已經結束了,只能到香港進行展示,“我們很多拍品就是展示期間被買走的。”
為何在香港而非內地拍賣?王經理的解釋是,香港各地買家齊聚,購買力更強。藏品送到香港展示的費用為1.3萬元/件,“這是公司統一價格。”
他說,費用包含圖冊費、宣傳費、過關費用等等。拍賣成功后,公司僅收取成交價10%的傭金。
記者質疑道,如果拍不出去豈不倒貼?而且拍賣會遠在香港,上不上拍并不知情。對此,王經理稱,拍賣現場全程會有錄像拍攝,然后回寄給客戶。他同時強調,往年該公司舉辦的拍賣會,成交率在40%至50%。”
見記者仍嫌價格太高,王經理又提供了另一種方案。該公司有9家分公司,基本每家公司每個月都有兩場全國藏品巡展,前期費用十分劃算,只需5000元/件。待藏品成交后,收取成交金額15%作為傭金。
內幕
證書是廢紙拍賣90%流拍
昨日,記者先后致電江城多位收藏人士、拍賣公司負責人。
對于該公司出具的鑒定證書的含金量,武漢一位藏界大佬稱,圈子內的人根本就沒有人認同,“收藏玩的是藏品,并不是那個證書,這樣的證書武漢不少從事鑒定的人都可以開。”這樣的證書,在他們眼里就如廢紙一般,“更不會有拍賣公司認證書的。”
“拍賣只是幌子,90%都流拍了。”武漢一家拍賣公司負責人說,據他所知,“古今通寶”在香港的拍賣會確實不假,但流拍率達到90%。大多拍賣公司前期都不會收取費用,“他們就是靠前期的費用賺錢。”
一名古玩商人說,“古今通寶”在武漢四五年來一直生意紅火,不知情的藏家中招的比比皆是。另外,很大一部分涉及收藏的人,都做著一夜暴富的夢,明知對方底細,還是愿意拿藏品去鑒定,開具證書,讓該公司上拍,“瞎貓碰上死耗子,萬一拍出去了,就能大大賺上一筆。這已形成一種病態循環。”
業內揭秘
制假、售假、拍假已成產業鏈
近年來,藝術品投資的回報率早已遠超股票、房地產,成為最火的投資領域之一。由此衍生的古玩鑒定機構、鑒寶類電視節目越來越多。而古玩造假、售假、拍假也愈演愈烈。
“古玩不打假,拍賣公司可不用對藏品的真假負責,是最大的弊病。”一位藏家一針見血地指出,幾乎所有的拍賣會,附印在拍賣圖冊上的拍賣須知都會注明,拍賣公司在盡自己能力后,不會對拍品的真假負責。“盡沒盡責誰知道?”他說,“古玩不打假”只是民間說法,在這一領域法律不應缺失。“畢竟大家玩的是收藏,而不是心跳和冒險。”
國外的鑒定師在數次錯誤地鑒定藏品后,業內都會永久封殺。而在國內這似乎行不通,往往一句“看走眼”就可以推掉責任。
一位拍賣公司的負責人表示,“拍賣吃的是碗良心飯,你不要信譽,不要臉,想怎么玩都可以。”他說,藝術品收藏一直就有“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的說法。在如此大的經濟利益的驅使下,誰敢保證贗品、高仿品不會流入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