鋪地之物在歷史孕育中升華為精美藏品
凡是接觸過古地毯收藏的人,都無不被其婉轉優美的花紋、典雅協調的色彩所深深吸引,尤其是獨特精細的編織工藝和鮮明的地域文化更是令人難以忘懷。特別是經過時間的積累和文化的熏陶后,這些古地毯早已超出了一般鋪地之物而升華成為精美文化藝術品。
劉世杰告訴記者:“到了漢代,隨著通往西亞、歐洲的絲綢之路開通,不僅運載了絲綢、地毯、瓷器、茶葉和香料,也促使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和傳播,中國地毯編織工藝從而隨著中國的絲綢之路經過中亞帶到了中東和歐洲,同時也讓中國人見識了代表波斯文明的波斯毯。因此,今天一些保存完好的波斯古毯在圖案中還清晰保留著許多與中國古毯圖案完全相同的花紋。”
“在十七、十八世紀的明末清初,中國手工地毯制造工藝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且消費多在宮廷和寺廟中。在這期間產生了大量美輪美奐的掛毯,在許多國家,中國古毯被作為永久的藝術品而收藏。”劉世杰說:“但是進入二十世紀以后,中國地毯自古以來所使用的手紡紗被機器紡紗代替,天然植物染料被合成的化學染料取代,采用現代手段批量加工地毯,摒棄了傳統手工工藝。”
劉世杰在言談之中表達了對于這一冷門收藏的深厚情感,他說:“古毯制造不易,保存又必須小心,所以古地毯在當代已是越來越少,所以希望有更多的熱愛中國文化的朋友了解古地毯及其文化價值,并且保護中國文化藝術品中這一瀕臨消亡的品種。”(蘭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