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價又跌了。
這個消息帶來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扼腕嘆息者為抄底落空而失望,躍躍欲試者期待“即將到來”的獲利契機。
何為“抄底”,經濟學解釋是指以某種估值指標衡量價格跌到最低點時買入,預期價格出現很快反彈。簡單說,這是一種“貪便宜”式心理。但何時是“最便宜”、“最低點”,就需要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但在巴菲特眼里,抄底是個偽命題,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6月20日起,京城金店千足金價已經歷了三輪下調;前一日國際金價跌幅近4%,刷新近三年低位至每盎司1221.72美元,昨日,京城千足金調至每克346元,又掉9元。“一大早又有顧客在門口排隊了。”菜百金店的工作人員已經見怪不怪。
黃金似乎成為了“中國大媽們”無法抗拒的誘惑,但近期的金價過山車一次又一次地證明,“買了黃金總不虧”不再是鐵律。
彭博和巴克萊的研究報告顯示,黃金包括資本支出的邊際生產成本是1300美元,目前金價已經跌至生產成本下方。“長期看跌”卻已成為業內共識,甚至有業內投資者與分析人士悲觀認為:黃金價格可能會在年內跌破每盎司1000美元大關。
凱恩斯將黃金形容為“緊急需要時的最后衛兵”,黃金是家庭理財的合理組成部分,但絕對不是財富的“速效救心丸”。想通過黃金“一夜暴富”的人一定要深思。(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