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賣這個價沒賺多少 市民:如此暴利還說沒賺
面對鉆戒暴利的說法,傳統珠寶商家們卻連連叫屈。不少珠寶商表示,看似加價比較高,其實最后到手也沒多少錢。一位在本地從事了近10年珠寶生意的張先生對商場鉆戒存在暴利一說并不認同。他告訴筆者,其實在商場的珠寶商利潤沒有傳說中那么高,更談不上暴利。他說:從批發回來到賣給顧客,中間經歷了太多環節。其中有商場扣點、宣傳推廣費用、裝修折舊、人員工資、商品積壓成本,這些加起來是很大一筆費用,最后也剩不了多少。
另外,還有珠寶業的人士認為,雖然大家產品是一樣的,但是消費者購買的不是鉆戒本身,除了產品本身之外,還有品牌帶來的溢價。目前不論是珠寶品牌專柜還是獨立運營的珠寶店,各類人力物力成本相加,投入固然很大。國際品牌比國內品牌高,香港品牌比內地品牌高。就像在市場上買一斤土豆兩塊錢,在酒店里炒成土豆絲要8塊錢,你能按照兩塊錢來買這盤菜嗎?一位從事珠寶營銷的業內人士說。但很多消費者表達了相反看法,有市民認為,珠寶和蘿卜、土豆不同,單價動輒幾千塊甚至數萬塊,如果加價幾倍的話,價格就讓人覺得白白多花幾千塊,有被宰的感覺。
也有市民認為,珠寶生產銷售經歷的環節多少,這是商家之間的事情,不能都轉嫁到消費者頭上,珠寶商家應賺取合理的利潤。如果一個鉆戒的售價比成本價貴兩倍的話,他寧愿不買。(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