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以后,國家對文博事業十分重視。由于各博物館收藏的書畫不斷增加,當時曾組織鑒定小組到各地進行鑒定工作,后因文革中斷;1983年,由文化部成立中國古代書畫鑒定組,在全國范圍內,對現存的古畫進行全面系統的考查、鑒定并編印目錄、圖錄及大型畫冊。
隨著整個社會現代化進程的加快,相對而言,古老的書畫藝術,以及書畫鑒定已經離人們的日常生活越來越遠。一方面,社會的進步給書畫鑒定工作帶來許多便利;同時,社會情境、文化環境的改變使從事書畫收藏、鑒定的人們需要更多的“定力”,付出更多的努力。
大致說來,從事書畫鑒定應注意如下一些問題:
首先得熟悉中國美術史,熟悉淵源流派,這樣才能從大的坐標里認識具體的書畫家、作品。
對歷代書畫家(可定為真跡)的作品的風格特點要有系統的認識。這是驗證同一書畫家其它作品的標尺。
歷代書畫著錄、筆記,有關書畫家的傳記、年譜以及其它相關的文史知識可有助于我們對古代書畫作品進行更為精確的鑒定。著錄書上就記載有一些常見的作為情況,例如:吳應卯常偽造祝允明的書法;朱朗是文征明的學生,即以造文征明的假字為業;至于王石谷,就常為王犖專造他的假畫而苦惱。等等。
如果對書畫創作的方法、過程有很深的了解,無疑大大有益于書畫鑒定。歷代鑒定家、收藏家中,很多人本身就是書畫家,如近現代的吳湖帆、張大千以及啟功、謝稚柳、徐邦達等人。
最關鍵的是實踐,從大量的鑒定實踐中不斷地積累經驗。已故鑒定家劉九庵先生就是這樣一個從實踐中成長起來的大師。長時間鑒定實踐中的觀察、比較、分析、研究,才能逐漸獲得鑒別門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