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味的宋莊藝術區
現在的宋莊,行畫大行其道,房租、物價瘋狂漲,就像當年商業侵蝕798一樣,宋莊早已變了味道。“9年前的宋莊只有一家飯店,沒有一家畫廊,現在遍地都是飯店,滿街都是小畫廊。在當代藝術比較火的時候,還是會有一些正經做畫廊生意的,但是現在的宋莊,行畫工作室占據半壁江山了,也沒有畫廊愿意入駐在此了,很多藝術家會因為宋莊的整體氛圍不好,而離開宋莊。”另外,亓文章還指出現在的宋莊很“江湖”,“以前的宋莊比現在要單純很多,也是挺抱團的,一起慶祝藝術節,一起策劃舉辦些活動,一起談論藝術,現在不行了,全是一個一個的小圈子,人多,也雜,江湖氣非常濃,比如說總會有那種,你幫我賣一張畫我要請你喝多少酒之類的事情 ,我受不了這么復雜。”
藝術家帶動起來的這個商業鏈,養肥了當地的居民,宋莊越來越商業化,這里的人也越來越有錢,但是,藝術家生存的空間卻越來越小,“終有一天,我們都會被逼著大撤離的,像當年的798清洗藝術家一樣,只能尋找另外適合畫畫的地方。”外界所賦予的“宋莊精神”,所扣上的“中國宋莊”大帽子,都被商業利用得淋漓盡致,好壞很難一言以蔽之,王小軍對記者介紹說,“現在來看看宋莊,幾條街上的門臉房里賣的全是行畫,很大一部分都是從大芬村過來掙錢的藝術家,畫畫非常的熟練。我認識一個小師傅,每天都有活,每幅三五千元不等,那些白領、中產階級很愿意來這里買這些,一年也能有不少收入,他們比那些真正畫畫,真正在宋莊做工作室的藝術家的生活要好多了。”現在的宋莊,有大腕級藝術家,有埋頭苦干的年輕藝術家,有行畫工作者,也有那些想靠著藝術發財的投機者,是一種比較復雜的生態環境。“如果整個宋莊都變成了大芬村那樣,宋莊就真的偏離了那些老一輩人所賦予宋莊的意義及精神了。”藝術家王亮無奈的對記者說。
宋莊每年所辦的藝術節也在改變著原有的味道,“現在的宋莊藝術節也是一年不如一年了,但是宣傳卻是越做越大,一些外在的東西倒都挺配套的,不像最早時候的宋莊藝術節,那時候大家都會把畫擺在馬路邊,很簡樸,但也挺有意思,現在都不允許了,也沒有人那么做了。現在的場地倒是寬敞、壯觀了不少,該來的領導、嘉賓都來了,開幕完了之后,就只是個空殼,根本就沒有宋莊的藝術家。”王亮對記者介紹說。
“宋莊,跟我們半毛錢關系都沒有”
“宋莊天天在修,天天在拆,這跟藝術、跟我們半毛錢的關系都沒有。”
藝術家李平指著小堡廣場對記者介紹說,“小堡那里的建設永遠沒有停歇過,兩條道上飯店的門臉變來變去,我們都不知道到底要建設成什么樣,領導才會滿意,政府才會覺得這更像他們眼中的宋莊,依附于宋莊所建立起來的機構,所舉辦的活動已經是舉不勝舉,這對于我們這些藝術家來說,意義太小了。”
王亮對記者坦言說,“我來到宋莊的初衷是,第一,房租便宜,可以畫畫,可以放畫;第二,我認為宋莊作為一個如此著名的文化藝術區域,會給我帶來一定的機會。但是,一切都不如我之前所想的,展覽機會、認識策展人的機會,都非常少,比如說宋莊這些美術館所舉辦的一些活動,也都是一定的小圈子所組織的,與我們這些住在這里的藝術家沒什么關系,也參與不進去。”他還提到,“每年的宋莊藝術節肯定會征集作品,但是我們從來沒接到過通知,”在中國做什么事情都是講究關系的,在宋莊也同樣如此,“并非是因為在宋莊的原因,一些策展人就會跟你走得更近些,我并沒有感受到住在宋莊的這種優越性。”王亮無奈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