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象花海》,2012,紙本水墨畫,52x63

《煙淡煙濃遠近秋》,2012,紙本水墨畫,180x97
王清州作為一位中國畫家,其作品將中國經典傳統和現代融合為一體,尤為引人注目。
如今他已步入不惑之年:對于西方來說,他不再是一個“青年藝術家”,他的地位早已得到認可,不過也許在中國的情況和西方不盡相同,因為中國人對于藝術的研究是如此的全面和深遠。王清州現居住在北京,而他的旅歐經驗使他得以浸淫在兩種文化之中。他用卓越的才華將這些迥異的元素結合在一起,從而使得他的作品超凡脫俗而獨樹一幟。
重審傳統藝術
王清州的許多作品是對“花鳥畫”的重新詮釋:中國傳統藝術中的象征手法不是他的目的,他更著重探尋美和充滿靈性的智慧間的平衡。即便他采用了非常現代的詮釋手法,這種風格還是可以在他的作品中明確地體現出來。
王清州在傳統藝術中加入了一種整體的視覺感,這是西方抽象藝術的視角,或者更準確地說,屬于美國抽象表現主義畫家的視角(抽象表現主義),這和歐洲抒情抽象主義以及態勢繪畫都不盡相同。
抽象元素
當我們在欣賞作品《印象花海》時(見下),第一印象是一致的:它所描繪的不是花,而是一個有空間感的面,更準確地說,像作品名字所描述的那樣,是一片“海”。這里,美感通過整體的色調和平面上光線的布置表達出來,而醒目的青綠色基底以及胭脂紅色和白色的色簇,就好像浪尖上的泡沫一般;作品構圖舒緩而變幻不停,這種風格更接近抽象藝術。一種由遠及近描繪的藝術。
如果一定嘗試著探尋“花海”的創作源頭的話,也許王清州的這幅畫作更接近于寫實畫家詹金斯(譯者注:保羅˙詹金斯,美國戰后抽象表現主義畫家)的某些作品,而在其作品中所呈現出的氛圍、使用的色彩以及渲染上則更像山姆˙弗朗西斯。
一位風景畫家
王清州不是一位抽象畫家,這種風格上的接近源自于他的西方藝術視角,在這種視角中,印象是居于主導地位的。
這些印象在他描繪的風景中呈現出來:不朽大自然如此安寧,蔓延的光線仿佛吸收了全部聲音,帶來更深的寧靜。
這幅描繪秋日晨霧的畫作所帶來的氛圍和《印象花海》一致:豐富的色彩與靜謐的布景;平靜、沉寂、寧靜……然而所有這些都是通過一種不同的手法表現出來。
可以說,這是一種中國經典傳統藝術中的印象主義概念。尤其是畫面的結構,非常引人入勝:樹木的布置和間隔非常的有節奏感,彎曲的樹干令人聯想到物質的不確定性,而蜿蜒的道路則令人聯想到人類命運的不可遇見性。所有這一切仍是來自一種西方視角,它既不是傳統意向,也不受其影響,從而使得這種細膩、令人驚嘆、充滿詩意而又富有平衡感的印象得以保留。
一位亟待在歐洲大放異彩的畫家
王清州擁有深厚的藝術知識背景,在中國當代藝術界也備受賞識:在2012到2013年間,他的6幅彩墨畫作品被高價拍出;尤其是2012年的《印象花海》,達到了4773美元(含傭金)。
能被歐洲大眾所認識對于他來說是件幸福而偉大的事情,經常在歐洲展出作品的中國藝術家選擇更加西方化的表現形式,并采用形象藝術手法作畫(即使這些畫作不是用來展出的);王清州能夠為我們展示一種風格迥異而充滿激情的文化,并和我們分享其內在之美。
Georges Maisonneuve
2014年4月10日于巴黎
(作者為法國著名藝術評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