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備受矚目的第三屆國際行為藝術節于3月6日在廣東清遠牛魚嘴原始生態園區開幕,藝術節力邀國內外知名藝術家逾百名。藝術節策展人王軍表示,展覽將持續兩個月,每周周六、周日會辦一場大型活動,不僅有行為藝術作品,還包括雕塑、影像、裝置等。
據悉,在展出中有很多顛覆性的藝術節目,繼去年引起廣泛討論的前衛藝術作品《泡女郎》之后再次引起了人們對行為藝術的廣泛關注和討論。如在這次藝術節上出演的人肉火藥桶,一個渾身纏滿紗布的人點燃了掛在身上的鞭炮,引起圍觀者的一陣陣驚嘆和不解,在網上對此議論紛紛。
而行為藝術也似乎因此走進了這樣的怪圈:常人眼中的怪誕不可理喻,瘋瘋癲癲;藝術家眼中的高雅深刻。
一方面,提到行為藝術大部分人都會覺得不可理喻甚至有些行為藝術表演被冠上了反人類的極端帽子,如吃死嬰,鉆死牛肚子,乳繪,裸繪……就拿去年烽煙未散的《泡女郎》事件來說,泡女郎被譽為世上最大的乳房,用夸張的手法諷刺了盲目豐胸等社會現象。但從《泡女郎》展出以來先后遭遇被砸毀,被潑糞,被搬走等命運,人們認為女性的身體是不可以直接暴露在公共場所的,這無疑于當眾“耍流氓”。網上對此行為也是一片罵聲,但與此同時業內的聲音相對就溫和的多了。
在第三屆國際行為藝術節中的一位藝術家曾這樣說,在這個世界藝術的表達有很多種,文字圖畫表現的是一種固定的意思,傳達著固定的思想,而行為藝術表達的只是一種審美的藝術內涵,意于夸張或諷刺更多的需要我們去體會和思考。
關注過行為藝術的人們都知道那是一種20世紀興起于歐洲的前衛藝術表現形式,其通過時間,地點,表演者的身體和與觀眾的交流來表達一種非視覺審美的內含,因而作者們為表達對人性對社會的諷刺難免對人體進行夸張的表現已達到刺激的藝術表現效果,只是近一二年來,有一些在視覺上比較"刺激"的行為藝術作品被冠上了"病態"、"血腥"、"暴力"等稱謂,這不僅在"圈"內,同時在社會上也引起了很多爭議……
行為藝術——一個廣有爭議的詞匯,或許有一天這種“異類”的藝術表現形式會被廣泛認知的社會價值觀邊緣化,也或許有一天行為藝術會像曾經的抽象派一樣為未來的大眾審美所接受或追捧,成為下一個時代的藝術潮流。
用一位網友的話來結束,對于新的未知的事物我們應該嘗試著接受和理解。(文/厲慧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