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畫派是嶺南文化至具特色的祖國優秀文化之一,它和粵劇、廣東音樂被稱為“嶺南三秀”,是中國傳統國畫中的革命派,它有如下特點:
一、主張創新,以嶺南特有景物豐富題材;
二、主張寫實,引入西洋畫派;
三、博取諸家之長;
四、發揚了國畫的優良傳統,在繪畫技術上,一反勾勒法而用“沒骨法”,用“撞水撞粉”法,以求其真。
嶺南畫派始于晚清時期,二高一陳即為早期著名創始人,二高即為高劍父、高奇峰,陳即為陳樹人,其弟子多成名家,形成一海內外 華人都喜歡的著名畫派。
在香港的趙少昂、楊善深,在廣州的黎雄才、關山月,這四位大師,是當代嶺南畫派的主要代表。趙少昂被譽為高奇峰以后最佳傳人,海外友人多以收藏少昂花鳥為貴。黎雄才、關山月都在美術院任教,弟子頗多。楊善深現在香港主持他開創的“春風畫會”,傳授畫藝。他們于八十年代初期,合作完成了百余幅作品,每幅作品都凝聚著集體的智慧,體現了四位大師諧和默契、心照神交的深厚友情,可謂:“嶺南四家薈萃一堂嘆為觀止”。
“ 嶺南畫派”的產生和發展,體現了一種新的文化精神。這種新的文化精神包含了四個方面的內容:
(一)革命精神,這是“嶺南畫派”產生和發展的思想基礎;
(二)時代精神,這是“嶺南畫派”在區別于舊國畫流派的主要特征;
(三)兼容精神,這是“嶺南畫派”的藝術主張,是革新的重要途徑;
(四)創新精神,這是“嶺南畫派”不斷發展的動力。
這四種精神是互相聯系的,它構成了“嶺南畫派”相當完整的體系,也是這一畫派歷久不衰的重要原因。革命精神是“嶺南畫派”的思想基礎。這種革命精神,又是和“嶺南畫派”創始人的特殊經歷和思想傾向分不開的。時代精神,“嶺南畫派”在題材內容上大膽革新,也是這一畫派能夠永葆青春的原因。兼容精神,也就是“折衷中外,融合古今”,這是“嶺南畫派”最重要的主張,是它的藝術原則,也是“嶺南畫派”革新的途徑。創新精神,這是"嶺南畫派"前進的動力,也“嶺南畫派”歷久不衰的奧秘。只有創新,它才有生命力,而創新體身既是目標,也是這個畫派發展的動力。“嶺南畫派”所以能夠不斷的發展、狀大,就是有創新精神作為推動力。
高劍父、陳樹人,高奇峰“嶺南三杰”,師出同源,信奉同一藝術原則,但各有創新,風格不一樣。第二代的杰出畫家關山月、黎雄才、趙少昂等,也風格各異。他們的后輩楊之光、陳金章、梁世雄、林墉、王玉玨等畫家,也各有自己的面目。高劍父不希望學生學得跟他一樣,他聲稱這是沒有出息的表現。他要求學生“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第二代中最出色的畫家關山月、黎雄才,無論在審美意識上和藝術成就上都超越了他們的老師高劍父,形成各自不同的藝術風格。關山月的超越首先在于重大題材的開拓和時代精神的體現上,這是“嶺南畫派”繪畫革新的靈魂。
關山月的第二個超越,就是以寫生為基礎,不斷的求新求變。這也是“嶺南畫派不斷發展的秘決。關山月的國畫成就,來自兩方面,一是重視寫生,眼界開闊,感觸新鮮,它飽含生活氣息、時代風貌和畫家情懷,由于立意不凡,因此顯得格調高雅。二是有較深厚的理論修養,特別是對中國傳統畫論有比較深入的研究。這就有理論作指導,有比較、有鑒別,能夠堅定地走自己的路子。他在藝術上不僅超越了高劍父,也不斷地超越自我,在“嶺南畫派”的繼承和發展上作出了突出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