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德華·蒙克
本報日前曾報道了5月初,畫作《吶喊》在紐約蘇富比拍賣行拍出1.199億美元天價。作為這幅天價作品的作者,挪威歷史上享有世界聲譽的表現主義畫家、版畫復制巨匠和現代表現主義繪畫的先驅愛德華·蒙克曾說:“當我畫畫的時候,我從未想到出售。人們不了解,我們繪畫是做實驗,是為了開拓自身以力求達到更高的精神境界。”
愛德華·蒙克的作品多以死亡、恐怖、絕望為主題,使用對比強烈的線條和色塊,以及簡潔夸張的造型,展現人物內心深處的壓抑和悲傷,而這些與他的成長經歷有很大關系。1863年12月,蒙克出生于挪威的雷登,在奧斯陸長大。1868年,蒙克的母親死于肺結核,當時才5歲的他失去了母親的關愛,開始由父親克里斯蒂安·蒙克單獨撫養。父親患有精神疾病,經常用“地獄”之類的東西來嚇唬孩子們。對地獄的恐懼使蒙克的內心極度不安,而這種恐懼感很長時間內都伴隨著他。1877年,蒙克最喜歡的姐姐蘇菲和一位兄弟離開了人世,這是蒙克第一次切身感受到失去親人的巨大悲痛。不幸沒有終止,后來,蒙克患有精神疾病的妹妹病情日益加重,另一位兄弟安德烈結婚數月便暴斃。1889年,蒙克的父親也離開了人世。“病魔、瘋狂和死亡是圍繞我搖籃的天使,并且伴我一生。”蒙克說,“沒有恐懼和疾病,我將永遠不能完成我現在所做到的一切。”
在中國,蒙克的名聲遠不及梵高和畢加索大,但這不能掩蓋他非凡的繪畫才能和展示內心情感的高超技藝。蒙克用呼喚式的表現主義藝術手法刻畫心靈深處的思想和感受,這種藝術表現手法不僅感染了畢加索、馬蒂斯等,而且對從20世紀以來的歐洲藝術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被稱為“世紀末的藝術家”。
蒙克一生共創作了4個版本的《吶喊》,分別是藏于奧斯陸蒙克博物館的版本、藏于挪威國家美術館的版本、藏于蒙克博物館的版本和此次被拍賣的版本。《吶喊》的高價拍出,不僅是人們對作品的肯定,也是對蒙克本人對繪畫藝術理解境界和執著追求的肯定。蒙克曾說:“我要描寫的是那種觸動我心靈的眼睛的線條和色彩,我不是畫我所見到的東西,而是畫我所經歷的東西。”他用作品踐行了自己對藝術人生的追求——“從我腐爛中的軀體將會長出鮮花,我將在花叢中得到永恒。”(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