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勇力強調,書法對于中國畫畫家來說是一門不可或缺的功課,是掌握毛筆的最好途徑,也是畫好中國畫最重要的修養之一。書法功底體現了考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以及對毛筆的掌握能力。央美培養的中國畫專業學生必須要有書法修養,入學后學生也要一直學習書法,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也要堅持練習書法。
“盡管傳統考試方式面臨很大的壓力,我們相信隨著中國傳統文化精神價值的不斷提升,隨著國家進一步加強中小學學習階段的書法與美育教育,以及傳統文化的普及,傳統考試方式會得到公眾的進一步理解和認識。”王贊感慨地說。
社會環境是影響就業主因
自擴招以來,美術類專業如同雨后春筍,茁壯地在全國各種類型的院校中生長起來,招生規模也在逐年加大。而美術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形勢也從以前的“供不應求”逐步轉變為“就業難度逐漸加大”,職場競爭也愈來愈激烈。作為純藝術專業的中國畫專業的畢業生就業情況又如何呢?
四川美術學院中國畫系輔導員、團總支書記肖志表示,就整個就業市場來看,應用美術類畢業生因為專業與社會需求聯系較緊密,就業所受到的沖擊相對較小,而作為純藝術專業的繪畫類的畢業生就業相對困難一些。在對近幾屆川美中國畫系畢業生就業狀況所做的調研中發現,畢業生在畢業后從事設計類工作或其他非藝術類工作的比例越來越大,學生就業的選擇面也逐漸增大。在本專業的就業競爭中,川美的中國畫專業因為沒有實行分專業教學,畢業生在與其他分專業教學的美術院校中國畫專業畢業生的競爭中,雖然在專業能力上比較全面,但在某一專業方向的基礎和創作能力上相對較弱。
唐勇力告訴筆者,央美作為知名的美術專業院校,具有一定的品牌優勢,又位于重視傳統文化的北京,中國畫專業畢業生受到了社會的認可和歡迎,工作機會還是很多的。畢業生多是去高等院校、文化單位、創作公司等,也有一些從地方來的畢業生留京做了自由職業畫家。“由于我院教學嚴謹、系統,學生非常熱愛中國傳統文化,他們都希望一輩子投身中國畫事業,所以畢業后都堅定地選擇了本專業的相關工作,沒有一人轉業或者從事跨專業工作。”唐勇力欣慰地說。他指出,只要教學水平高、教學質量好,中國畫專業的學生找工作、謀生存是沒問題的。
“國家的大學教育自改革開放后由精英化教育向大眾化教育轉變,職場上的競爭是顯而易見的。我不認為這是中國畫專業人才培養的問題,而是人才自身的人生選擇出了問題。佷多地方仍然極大地需要中國畫專業的知識與人才,國家綜合性的人才制度應創造出符合這些人才生存的環境,靠大學專業來調控人才的就業問題顯然是一個偽命題。”王贊說。
傳統文化發展前景好
對于近幾年持續有媒體報道中國畫傳承面臨人才斷層、困乏的問題,有關專家紛紛表示,中國畫面臨一系列問題實屬正常,后繼無人之說則是無稽之談。
“這個問題的提出背景正是當代藝術興起時,和中國畫等傳統藝術相比,當代藝術好像發展得更加轟轟烈烈。其實,中國畫是一種潛心的藝術、悟性的藝術,可能需要幾十年的時間才能修行成功,兩種藝術的成功途徑是有差別的。”唐勇力說,“媒體報道并不全面,各地域情況也不同。比如,作為文化重鎮的北京就沒有出現國畫專業人才斷層、困乏的問題。地域文化的強盛主要還是看這個地域里有沒有這個專業里的領頭人物或者代表人物,如果沒有的話就要引進專業人才并和市場相結合,帶動文化的發展。”
唐勇力對中國畫的發展前景很是看好,他說,幾年前,還有不少學生對中國畫如何發展、中國畫的前程在哪心存困惑,現在他們已紛紛擺脫了這些困惑,學習越來越踏實、水平越來越高、繼承本民族優秀傳統的志向越來越堅定的學生越來越多,可以說人才培養的形勢趨向于樂觀狀態。隨著我國經濟的繁榮發展,傳統文化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和熱愛,十八大、兩會期間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多次提出要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國家的方針和策略表明,文化復興要從我們這一代做起。(中國文化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