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拍釋放重要信號:當代中國書畫已進入弱復蘇軌道。盡管只表現出3.3%的微弱起色,但對比整個藝術品市場持續下滑的態勢來說,已是不折不扣的好消息。
當許多投資者還在猶豫是否該當借弱市殺入抄底時,另一些藏家卻早已果斷出手,邁出前沖步伐。日前,在廣東美術館舉行的《情感的回歸——李緒洪藝術展》開幕式現場,記者親眼目睹一位腋窩夾著水壺的神秘人物,以大陸游客在香港掃貨的氣勢,一舉買下10幅作品。事實上,李緒洪的作品目前市場化非常低,而且現場有不少藏家還在激烈討論著這位有著建筑學教授頭銜的跨界藝術家的古怪畫風,有人不禁要問:“水壺哥”如此凌厲地出手會否有些冒險?
在藝術品投資領域,歷來是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對藏家來說,當代書畫市場一直潛藏著更多的投資價值和成長機會,但這一投資板塊也是眾多菜鳥望而生畏的深水區。面對琳瑯滿目的市場,菜鳥們該如何避開風險,平安渡岸呢?南方日報記者根據采訪資料梳理了一份簡明攻略。
□攻略一:做功課
加強自身藝術修為和知識儲備
今年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AMMA)發布的2013年春拍情況分析報告再次提醒,當代書畫的價值和價格仍有待市場的檢驗、沉淀以及學術系統梳理。畫外音是“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雅昌藝術網專欄專家、資深藏家劉九洲把書畫投資看成是既拼資金又拼知識的行當。
多數資金實力不夠的菜鳥都會先選擇到價格門檻較低的一級市場去尋找機會,而這一板塊往往也是最亂的地方。就像買創業板的股票一樣,如何從垃圾股中找出最有成長空間的潛力股,就很依賴知識和眼光了。因此,在資深業內人士、華藝廊總經理張向東看來,投資前做足功課,是降低投資風險最有效的手段。
面對汗牛充棟的市場,要想買到能夠增值、保值的作品,必須提高自己的美術修養和藝術鑒賞能力,這一方面要靠自己平時通過閱讀不斷積累全面的專業知識,另一方面則需要在實踐不斷通過與專業人士的交流去加強對不同藝術家和作品的分類認知及學術梳理。比如,就算策展人在現場告訴你,李緒洪是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廣東省美術家協會理事,他的教育背景是美術學學士、碩士和建筑學博士,然而,對于一個馬上就要出手“進貨”的投資者來說,這一點信息量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對其創作經歷、學術風格、參展和獲獎的情況等作全面了解。
□攻略二:請幫手
找一位專業能力強的投資顧問
不過,在美術評論家胡紅拴看來,要想從一個對書畫藝術認知“一窮二白”的菜鳥,轉變成一個見多識廣、博聞強記的專業戶,靠“臨時抱佛腳”的辦法是做不到的,必須靠長時間的下功夫。因此,在投資者的知識儲備不夠或沒有及時更新的情況下,還有一個快速有效的辦法,就是給自己找一名好幫手。
這一點,在國內最早經營畫廊的張向東也非常贊同。據了解,目前活躍在廣州區域市場上的藝術家就有幾百上千位,其創作風格和學術流派紛繁復雜,何況學術和市場本身也有著很大的區別,對藝術家和作品評價標準和機制不盡相同,因此,要想最大程度地避免投資風險,聘請有專業能力和豐富經驗的藝術顧問和經紀人不失為最好的辦法。
記者后來調查了解到,在廣東美術館“掃貨”那位神秘的“水壺哥”,實際是有備而來的,背后有著高人指點。
“否則,一次性大批量地買進市場認知度還不是很高的作品風險太高了。”一位在某房地產公司任副老總的收藏者私下評論道,這名畫家的藝術表達方式太古怪了,其大膽用墨和提煉結構的手法,與一般人對傳統水墨技法的認識和理解有著強烈的反差,對一般藏家的審美已經是種挑戰,何況收藏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