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略三:查口碑
選擇品牌美譽度高的機構
當然,對于直接牽涉經濟利益的投資行為來說,就算有幫手也不能一勞永逸。
中國書畫市場事實上還處在初級階段,經歷近兩年寒冬的磨練或許已經進入一個拐點,但總體上還是有點亂。張向東向記者坦承,利益取舍使得市場參與者之間的關系非常復雜。他建議投資者在選擇自己的藝術投資顧問和紀紀人的時候,一定要找在業內口碑好的機構或專家。不要買那些你不了解的人的東西。
此建議不無道理。記者隨便打開一家和藝術有關的網站,都可以看到大量書畫展覽和交易信息。在雅昌藝術網的展會平臺,來自北京、上海和廣州等一線城市的資訊信息每天可翻出好幾頁,這還是一些大型美術館和知名畫廊主辦的部分活動。如果加上其他一些不知名的社會機構和商業組織的信息,就更加是讓人目不瑕接。很多展覽,連業內人士也搞不清其來頭。
一位不愿具名的美術館負責人告訴記者,不排除有些機構為了商業利益,會與一些藝術顧問或行業協會勾結起來欺騙初入門的投資者。因此,找對人才是成功的第一步。如果對方是一家機構,一定要看其品牌實力,如果對方是一個人,則要看其名聲和操守。
□攻略四:擠水分
注意尋找投資價值洼地
當前的書畫市場,最遭人詬病的就是價格泡沫的問題,這與整個藝術品交易市場是一樣的。因此,提防價格里邊的水分也是投資者必須非常注意的。
南京書畫院的孫金龍是一位走南創北、曾經非常活躍的書畫家。這些年一直隱居在廣東的偏遠農村,一邊支教一邊潛心創作,原因是看不慣目前藝術市場的混亂和美術界的不端。“很多藝術家被利益綁架后,根本就不再把精力放在創作上。這就造成了一種怪現象,一些非常有名的藝術家,多年來都在不斷重復著近似拷貝的工作。在商業機構的包裝炒作下,其出產的本來不具任何藝術和收藏價值的所謂藝術品,居然還能夠在拍賣市場上價格越賣越高。甚至有些當代書畫家的作品,被無底線地炒到了天價,就像一只被莊家惡意炒高的垃圾股一樣,目的是找下一個傻子來接盤。”
在孫金龍看來,當代書畫市場的泡沫和水分多得驚人。他本人絕不會建議身邊的投資者去買進那些被拍賣公司爆炒的當代書畫作品。
一些業內人士則認為,選擇弱市抄底當代書畫,更應該看準哪些地方才是真正的投資價值洼地。作為商業機構的畫廊和拍賣公司,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為本身是可以理解的,投資者一定要保持理性。“水壺哥”的做法也許是一種冒險,但因為買進的作品市場化并不高,所以仍可以期待后市的發展。若是追高,就不能叫抄底。建議菜鳥多關注那些在行業內具有一定學術學位、專心創作且作品風格比較明顯,同時又不熱衷于商業炒作的藝術家的作品。(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