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們想尋找創作的“凈土”,而當地政府則看到了藝術村對旅游的拉動。
“政府免費提供土地給藝術家建工作室,而藝術家工作室一樓必須對外開放,陳列作品供游客欣賞。這在某種程度上可陶冶公眾藝術情操,并帶動旅游發展。”李毅力說。
“現在的旅游,早已不再是吃住行游購娛這么簡單了。”綦江古劍山管委會主任孫萍介紹,一個風景區,要想吸引游客,必須讓他們有深度體驗,能感受到當地的文化。在藝術村,游客們能看到藝術界最前沿的作品,能看到藝術家的生活與創作,還可與他們互動,這是讓政府部門爭相成立藝術村的最大原因。
“讓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才能帶動移民就近就業,穩定致富。”趙寧章認為,目前,藝術村正在進行提檔升級工作,除了藝術村可以接待游客外,還可帶動周邊群眾建立農家樂等。趙寧章介紹,下一步,可能會在楊柳坪藝術村外長江邊建設一個藝術游艇碼頭,打造游艇、畫舫,既可給藝術家提供新的創作平臺,也能增加新的游覽項目,從而促進旅游業的發展。 勿把藝術村僅當掙錢項目
“北京有宋莊藝術村、798藝術區,深圳有大芬油畫村,成都有藍頂藝術區、北村藝術區……”李毅力說,重慶發展藝術村相對較晚,要把一個畫家村、藝術村做好做活做出氛圍,僅僅靠畫家們的夢想遠遠不夠。
在上世紀90年代,重慶榮昌縣曾興起的畫家村,由四川美術學院副院長張杰一手促成。“要是政府不真正投入,安心來做這個事,那結局肯定是非常慘淡的。”張杰說,當時,榮昌藝術村配套設施跟不上,滿足不了藝術家的日常生活需求,導致一些藝術家不愿意到榮昌進行藝術創作,加上政府扶持力度不夠,榮昌藝術村沒有逃脫慘淡收場的結局。張杰表示,就目前看來,在重慶市內,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畫家村,畫家村除了藝術家創作以外,都或多或少具備其他成分。“土地、產權、配套設施等一系列問題,都需要政府解決,但政府不愿意花更多的錢來做這個事,藝術村發展很受限制。”
“要把一個畫家村、藝術村做好做活做出氛圍,必須要有政府的支持和整體規劃。”李毅力稱,特別是藝術村建立起來后要有系統的管理和長遠的產業發展模式。張杰也建議,政府應提供條件,吸引藝術家入駐,讓藝術家能住得進去,靜得下來創作,創作的作品能展示,展示的作品有市場有觀眾,形成一種良性循環,藝術村才能實現真正的發展。
有數據顯示,2012年,國內文化產業總產值突破4萬億元。陳剛分析稱,文化產業還將進一步做大,但當前國民素質不高也制約了文化產業的發展。陳剛稱,團山藝術中心免費向藝術家提供創作環境,同時舉辦展覽,重慶市民可免費參觀,“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培養提升市民的素質。”
有業內專家提醒,如果地方政府僅僅把藝術村看做一個旅游項目,或者是促進經濟發展的旅游點,那就大錯而特錯。建藝術村要更強調文化自身發展的特點,尊重文化自身發展規律,而不要把它僅僅看做是掙錢的項目,這樣才能促進藝術村的發展,使之成為當地旅游發展的推動力。(中國文化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