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薄云照射的陽光猶如一面巨大的漫射柔光鏡,它能使照片的陰暗部位之間起到漸變的作用。這種光線相當強,它是一種能夠產生和突出被攝體陰影部分的質地,或是作為一種人像攝影方而的造型光。但它卻不能產生這種陰影,即無法埋沒被攝體中的任何細節。然而,如果采用的是彩色膠卷,則用這種光線拍攝出的照片,不如在直射光線下拍攝的鮮艷。
晨曦的光線薄霧濛濛的清晨,常常預示著是一個晴朗的日子,此時往往有著絕佳的光線條件。在這種光線條件下拍攝,色溫會不斷變暖,被攝體經過金燦燦的陽光照射,會變成一種令人愉快的暖色調。
晴朗的早晨給攝影者提供了一個光線明亮,但陽光照射的角度卻很低的拍攝機會,從而可以拍攝出高反差和色彩飽和的照片。在這種時刻拍攝,如何正確地掌握曝光量是一個主要的問題。一般來說,測光既不根據強光部分,也不以陰影部分為準,而是取決于所要突出的主體部分。通常最好是測量強光和陰影部分之間的平均光。正午的光線正午一般不適宜在室外拍照,尤其是在夏季。如果在正午烈日下拍攝淺色被攝物,炎熱的烈日會淹沒被攝物的所有層次。此外,正午拍攝,陽光正處在最高點,因而被攝物的陰影很短,幾乎沒有。
下午的光線以往人們總認為,下午的光線以日落時為最佳,其實這是陳舊的觀念,因為在日落前有許多很好的拍攝機會。中午過后,太陽就慢慢地西下了,此時有許多從側面拍攝各種被攝物的機會,這樣拍攝出的照片會有立體感。
當太陽已降得很低時,還可以拍攝逆光照片,被攝者近乎于剪影,而背景則是曝光正確的天空。如果希望背景部分曝光量過度,而主體的曝光正確,則可開大兩級光圈。
天黑以后對有些攝影師來說,當太陽消失在地平線上,夕陽的最后一抹余輝消失的時候,才是拍攝的最好時機。此時的天空呈深藍色,街上華燈初上,景色十分優美。但拍攝動作一定要快,因為這一情景持續的時間很短。拍攝時最好用日光型膠卷平衡色溫,它能拍出天空的自然色調,并能映出建筑物和大街上的鎢絲燈的暖色光。
薄霧天氣在陽光直射的情況下拍攝的照片,給人以明快和清晰的感覺。但在薄霧情況下拍攝的照片,卻能產生出截然不同的效果。它給人以變幻莫測的夢幻般的感覺,就像汽車司機在霧天開車—樣,眼前白茫茫一片。此時拍攝的照片中,被攝物的層次、亮光和陰影都被涅沒了。遠霧可以柔和風景照片的背景部分,但同時又能使照片的前景部位顯得更為引人注目,從而使前景部位的被攝物同背景明顯地分開。在這種情況下,畫面中的灰白色調部位的顆粒會明顯變粗。然而,如不希望出現上述現象,則可使用慢速膠卷和三腳架。
陰沉多云的天氣,攝影者最為煩惱的是遇上陰沉多云的天氣,因為這種天氣拍攝出的照片缺乏陰影和反差,光線效果也不好,而且景深一般很淺,被攝物顯 得非常平淡。如果天空變化較小,可用反差濾光鏡以增添黑白照片的拍攝效果。拍攝彩色照片可用漸變濾光鏡。曝光量可直接參照測光表讀數,因為光線很平,無需用補助光。如果要靠強光和陰影來烘托拍攝效果,千萬不要在陰沉多云的情況下拍攝。一般攝影家總認為,強烈的陽光是拍攝時最難對付的光線之一。因為在直射的陽光下攝影,會使照片的畫面顯得十分刺眼,使明影部位和強光部位產生如同聚光燈照明那樣的明顯界限。因此,拍出的照片反差很大,色調范圍顯得很窄,陰影部位和強光部位沒有什么其他色調。他們還告誡攝影者千萬不要用直射的陽光拍攝人像,因為這種光線會使臉部的缺陷明顯地暴露出來;并使被攝者睜不開眼睛,因而造成皮膚起皺等現象。
然而,英國攝影家基思·威爾遜卻告訴人們,在強烈的陽光下,利用碧藍的天空、高懸的太陽、反光的表面和生動的色彩,也能拍攝出精彩的照片。在強烈的陽光下攝影,首先遇到的是反差大的難題。許多相機的中央重點測光系統會因為明顯的反差而失靈,在這種情況下很難測出使強光部分和陰影部分都滿意的平均讀數。如果在水邊、沙灘,甚至路面等充滿強烈反光表面的地方拍照,這種現象會更為嚴重。按照平均測光讀數來曝光,得到的往往是曝光不足或曝光過度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