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商洛市環保局局長劉福明
商洛日報 - 商洛之窗訊(記者 汪 锳)近年來,我市深入實施“生態立市、產業興市、工業強市”三大戰略,堅持走資源開發可持續、生態環境可持續道路,更加注重生態環保,堅持把生態環境保護和工業經濟發展作為促進全市經濟突破發展的優先戰略。2014年,我市市區空氣質量達到或好于二級以上的天數有300多天,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開閘放水,商洛一江清水正式供往京津。湛藍的天空,青翠的群山,清新的空氣,清澈的江水,成為商洛一張張綠色名片。
記者:據有關分析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商洛市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分別削減2015噸、3303噸,二氧化硫提前超額完成“十二五”污染減排任務。這組數據該如何解讀?
劉福明: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削減量是國考減排四大指標中的兩項主要指標,化學需氧量是水的指標,二氧化硫是氣的指標。“十二五”以來,環保部門認真貫徹落實市政府節能減排實施方案,落實減排各項措施,每年的減排指標都全面完成。我市超兩倍提前兩年完成了“十二五”的二氧化硫的削減任務。但從總體情況來看,四項國考減排指標任務依然艱巨,因為商洛的工業基礎相對滯后和薄弱,減排的空間相對較小。特別是氮氧化物的減排,2014年省上下達的目標從過去的每年百分之三調整到削減百分之五,這對我們的壓力確實很大。
記者:環保部門在國家級循環經濟示范市的創建過程中,是如何推進污染減排工作的?
劉福明:在污染減排措施的落實上,首先是落實強化了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實行“一票否決”制度,環保部門牽頭抓總協調,加強督辦,加強預警,督促落實檢查工作任務的完成情況。其次是建立環保倒逼機制,從根本上調整產業結構,堅決淘汰國家命令禁止的產能過剩的行業,比如鋼鐵、平板玻璃、電解鋁,這些落后的工藝、設備必須要淘汰。第三就是強化工程減排,通過減排項目的實施來做好這項工作。同時,加強管理減排,針對重點行業比如水泥廠、冶煉廠,我們實施強制性脫硫、脫硝改造,確保達標排放。第四是加快推進項目建設,七縣區現在都有了污水處理廠,且都已投入運行。
記者:為確保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提升,改善市區人居環境,積極為創建環保模范城市創造條件,市政府作出了在中心城區禁燒煙煤的決定。環保部門是如何開展這項工作的?
劉福明:禁燒煙煤,是市委、市政府做出的一個重要的治污舉措,市人大還出臺了城區禁燒煙煤的決定。2011年禁燒煙煤工作啟動以來,目前已經完成改用清潔能源的鍋爐達到了56臺,拆除燃煤鍋爐30多臺,有110多臺鍋爐改用潔凈煤,也就是無煙煤。同時,我們加強了中心城市建筑揚塵的治理,實施黃標車的淘汰,加強汽車綠標管理,實施煙氣回收。去年,在公安交警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淘汰黃標車5000多輛,在全省名列前茅,這對我們城區的大氣質量持續向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2014年,市區的環境質量良好以上的天數達到362天。
記者:在國家級循環經濟示范市創建過程中,環保部門是如何努力做到環境監管和服務發展動作快、思路新、起點高、工作實的?
劉福明:一是針對重點區域流域,都制定了詳盡的治理措施和方案,比如柞水小嶺工業園區,洛南黃龍鉬業小區,山陽釩業小區,我們督促縣區政府落實了各相關部門和鄉鎮的環保工作職能職責,強化了工作的目標、任務、措施的落實。二是嚴格項目建設的環境管理,重視規劃環評,從源頭上、產業結構上通過規劃來落實創建措施。同時,做好項目環評,落實環保“三同時”監管和竣工環保驗收。特別是在項目環評審查的過程中,我們嚴格禁止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資源消耗性的這些項目落地,對于國家明令淘汰禁止建設不符合產業政策的項目,堅決不予落地。對于環境污染嚴重,污染物不能達標排放的項目一律不能批,對于環境質量不能滿足功能區要求、沒有總量指標的項目也不能落地。通過這些環境倒逼機制,以及源頭的管理,來加強節能減排工作,來推進循環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