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 - 商洛之窗訊(文/圖 見習記者 董 楠)警齡已經19年的老民警王亞莉說,從1996年入警校讀書的第一天起,好像她生命的意義就是為了人民警察這一神圣的職業而存在。
離城百里當民警
像所有剛畢業的學生一樣,1998年,王亞莉帶著對工作、對人生無限美好的憧憬邁上了工作崗位。王亞莉工作的第一站是山陽縣天橋派出所,距離縣城170里,位于海拔2000米的鶻嶺腳下。“因為派出所建制剛下來,我的分配剛趕上,所以我這名公安新兵還成了天橋派出所的元勛呢。”王亞莉笑著說,“當時派出所有4名民警,平均年齡24歲,我是唯一的一名女民警,負責內勤、戶籍管理工作。”
派出所成立之初沒有辦公用房和民警住房,在臨時租賃的一間鄉衛生所房屋內辦公。所長住在辦公室,她和另兩名民警分別和鄉政府的同志合住在一起,有時同住的女同志家屬來了,她便到處借宿。派出所僅有的交通工具是一輛年久失修的三輪摩托車。作為一名新入門的治安民警,王亞莉一切都要從頭學起,摸索前行,緣因一個“勤”字,最終工作得到了領導和縣局業務股室的好評。
在那里王亞莉真正理解了寂靜、孤獨、漫長的含義。那時,這個大山里的派出所唯一和外界的通訊工具就是一部報警電話。“停電是經常發生的事情,停電了,我就覺得大山異常的令人壓抑,分分秒秒過得真慢,擔憂這里或外界發生什么事情,有一種無法言表的孤獨和恐懼感……”王亞莉說,“以至于多年后我依然清晰的能感受到那種感覺。”
王亞莉在庫房盤點民警衣物
倍受群眾愛戴
在天橋工作的8年里,王亞莉也真正理解并讀懂了像大山一樣憨厚、樸實的老百姓,這8年,日復一日的接待群眾報警求助,為轄區群眾辦理戶籍業務,看似重復簡單的工作,時常會有新問題出現,好多問題令她膛目結舌。但她唯一深信的是群眾的要求很樸實,他們對警察的要求只是合理及時的解決問題。談到這里,王亞莉感慨到:“在素昧相識的老百姓家里,我無數次受到貴客般的待遇。有一次,一位大姐給我一人做了雞蛋臊子面,而背過我,她和年邁的老母親、年幼的兒子吃的卻是剩飯。戶籍室里好多次我正常辦理完群眾的戶口后,他們又滿臉是汗珠的返回,我正詫異,卻發現那人是特意去外面小賣部,給我買了水或者什么小食品回來感謝我。有時,他們會從口袋里掏出一把或幾把核桃、板栗,他們臉上那一刻的羞澀和真誠永遠刻在我的記憶中。面對這么樸實的老百姓,我們有什么資格、又怎么忍心擺架子呢。”
“我與當時同在天橋鄉政府工作的愛人相識相知,后來他因工作需要調回了縣城,分隔兩地,而我結婚、生子都在天橋。我深感痛徹的是父親臨終時,我作為女兒卻因工作忙沒能趕回去。”說著,王亞莉便沉默了。
警務保障好管家
2006年,王亞莉因工作需要調回縣局警務保障室工作。“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公安機關警務保障工作為全縣公安機關提供后勤保障,辦公室包括王亞莉僅兩名民警。后勤保障工作從調配物資、車輛到日常辦公物品,事無具細,跑腿的差使是馬不停蹄,王亞莉卻也樂此不彼。
近幾年來,業務工作信息系統建設的加強,警務保障業務涉及的信息系統眾多,錄入工作全部都要親自動手,打開信息管理系統之后,呈現出的數據量之大令王亞莉自己都驚訝:“都不敢相信那么多活都是我一個人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