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仁鵬 侯煒
冬日里的逼人寒氣,阻擋不住扶貧人的腳步。1月6日,市紀委監委干部深入所包扶的山陽縣板巖鎮安門口村,看望慰問貧困戶,他們帶著米、面、油、雞蛋和牛奶給親人們拜早年。
安門口村在市紀委監委的傾心幫扶下,2017年就實現了脫貧退出,但他們仍按照“四個不摘”的要求,繼續全力幫扶,推動村里環境不斷變美、產業變強、群眾變富。
建章立制強推進
2019年年初,市紀委監委修訂了新的扶貧包抓工作制度,通過了《2019年脫貧攻堅駐村幫扶工作計劃》,確立了“副書記帶隊、聯絡員協調、工作隊組織”的新入戶幫扶機制,要求幫扶干部按照“一戶一策制定規劃,一戶一法細化措施”,持續鞏固脫貧成效。
一年來,市紀委監委召開9次會議專題研究脫貧攻堅工作,對幫扶工作實行“定時、定量、定責”。市紀委書記和分管領導率先垂范,先后11次進村調研指導,解決重大問題;其他班子成員和干部每月按要求定期進村入戶,細化對接幫扶工作;駐村工作隊長期吃住在村、工作到戶,幫助加強基層組織、發展集體經濟、激發內生動力、提升治理水平,協調解決實際困難問題。全年幫扶干部進村入戶300多人次,累計幫助群眾解決困難問題132件。
加強黨建提實效
2019年6月26日,市紀委監委與安門口村黨支部聯合舉辦“守初心、擔使命、促脫貧”黨建主題日活動。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牛克儉還為黨員干部講授了一堂專題黨課,激勵黨員干部在脫貧攻堅工作中踐行初心和使命。
一年來,工作隊深化開展“黨旗引領脫貧路”活動,組織實施了“十個一”黨建系列活動,推行村支部書記和村主任一肩挑,積極從農村致富能手、返鄉創業人員中發現優秀人才,吸納2名女干部擔任村副主任和村文書。堅持發揮黨組織引領作用,3名村干部和1名產業大戶帶頭發展建成花椒示范基地900畝,形成了“頭雁領飛,群雁齊追”的發展格局。先后邀請省委農工辦專家兩次來村指導鄉村振興工作,聯系市建筑勘察設計院設計完成了山陽縣首本《鄉村振興規劃》。
集體經濟助脫貧
2019年8月6日,駐村工作隊協助舉辦了首屆葡萄采摘節,吸引了縣鎮村群眾200多人參加活動,特別是市紀委監委以實際行動助力擴寬葡萄銷路,僅幫扶干部就自購推銷4000斤。
積極助推集體經濟發展,利用蘇陜合作項目資金60萬元,加速建設豐水灣田園綜合體,建成5個魚池面積20多畝,投放魚苗10萬尾,實現村集體增收3.5萬元。探索實施“支部+三變+公司(合作社)+產業集群+村集體經濟+貧困戶”發展模式,流轉土地180畝,吸引陜西誠惠生態農業公司投資建成食用菌產業園,村集體經濟分紅1.6萬元。利用集體閑置資源,發展樓頂分布式光伏,村集體經濟收入4.8萬元。依托能人大戶,發展種植養殖產業,初步形成了“一心兩片三帶九基地”的產業布局,村集體經濟年收入達19.58萬元。
帶貧益貧促增收
2019年9月2日,安門口村聯邦興隆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舉辦貧困戶分紅發放儀式,20多名貧困戶每人發放配股分紅800元。該合作社共建設花椒種植基地900畝,優先讓貧困戶務工,按照不低于配股額8%分紅,帶動貧困戶脫貧增收。
一年來,工作隊細化完善“嵌入式”扶貧措施,讓貧困戶參與到產業發展中,切實發揮增收帶動作用。將貧困戶集體貸款入股的500萬元和貧困戶產業扶持資金28萬元投入誠惠食用菌產業園,帶動40戶貧困戶年分紅3600元。先后邀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兩名教授現場培訓枇杷科管,邀請縣農產中心專家實地指導花椒建園。因戶施策,精準幫扶,落實產業幫扶99戶346人,務工就業106戶132人,易地搬遷64戶,危房改造50戶,舊宅基地騰退122戶,教育扶持74人,落實護林員、保潔員、河道巡視員、扶貧信息員、生態網格信息員等公益性崗位23人,健康扶貧慢性病簽約服務64人、醫療救助累計86人,兜底保障44戶57人。
盡心盡力解難題
一年來,通過“進組串戶訪民情”“小院里面都來講”等扶貧脫貧互講互評系列活動,面對面向群眾承諾協調項目資金落地,先后累計爭取協調項目10個、資金211.9萬元。
全年開展互講互評院子會62場次,參與講評群眾510人次,按照群眾意愿初步建成“枇杷小鎮”,在枇杷主題公園集中栽種枇杷樹500多棵,形成以公園為核心,河岸、公路為軸線,村民院落為節點的枇杷產業種植帶,共栽種枇杷樹6000棵。
同時,先后組織縣中醫院、康仁醫院來村里為群眾義診2次,聯系為16名家庭困難學生辦理了教育基金資助,從縣殘聯爭取2臺輪椅贈送給2名行動不便的困難群眾,為10戶五保戶贈送并安裝液晶電視機,給10名高齡老年群眾贈送了智能拐杖,幫助12名五保戶搬進新家,通過將扶貧政策落實落細,全面提升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扶貧扶志增動力
2019年9月26日,在村部廣場舉辦了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暨脫貧攻堅示范典型表彰活動,對26名脫貧光榮戶、助力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環境衛生先進個人、孝老愛親先進個人等進行表彰。現場播放了市紀委監委黨建引領脫貧路、安門口村產業發展和群眾先進典型事跡視頻資料,邀請山陽縣劇團表演了文藝節目,縣中醫院醫護團隊免費查體、發放常用藥品。
一年來,安門口村“四支隊伍”充分利用農民講堂、院落會議,進村入組點對點、面對面向群眾宣講政策,進一步提升貧困戶脫貧致富信心。每季度對農戶居住環境進行評比,通過獎勵愛心超市積分樹立先進典型,促進群眾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增強生態文明意識。成立村紅白理事會,修訂《村規民約》,舉辦農民講習所,推進移風易俗,不斷激發內生動力,使安門口村村容村貌、村情民俗發生了巨大變化。
如今,安門口村村民崇尚勤勞致富、孝敬老人、鄰里和睦、文明友愛傳統美德的氛圍變濃了,人人爭當先進,先后被授予縣級文明村、脫貧攻堅特殊貢獻先進村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