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加強信息化建設。開展以信息化建設為基礎的內部管理制度改革,逐步實施電子政務和無紙化辦公,推進網上審批,實現國土資源業務“一張圖”和綜合監管平臺建設。加快國土資源網站建設。加快基礎數據庫建設,落實統計管理制度和統計報表制度,提高國土資源資料信息社會化服務水平。
七、全面貫徹落實15號令,進一步加大執法監管力度
28、積極構建國土資源執法的共同責任機制。嚴格落實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目標責任。建立國土資源部門執法監察責任機制,對問題失查、監管缺位、查處不力、工作失職,甚至殉私枉法造成嚴重后果的,要追究有關部門和執法人員的責任。建立部門聯動機制,積極與法院、檢察院、公安、監察等部門溝通,落實聯席會議、情況互通、移交移送等制度,形成土地執法合力。
29、加大違法案件查處力度。以“基層執法能力建設年”活動為載體,深化違法案件“督察督辦年”活動,落實市、縣、鄉、村四級動態巡查責任制。辦好“12336”土地違法熱線,形成“天上看、網上管、地上查”的土地違法查處新機制,防范在先,發現及時,制止有效,查處到位。
30、認真做好土地衛片執法檢查。按照市政府關于土地衛片執法檢查工作方案,精心組織開展衛片執法大檢查工作,力爭使我市被省和國家“零通報”、“零約談”、“零問責”。
31、加強國土資源政策法規宣傳。圍繞國土資源中心工作,搞好宣傳策劃,搞好“土地日”、“法制日”等專題活動,開展法律法規宣傳,增強宣傳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做好“五.五”普法和依法行政工作的自查總結,充分發揮各類媒體的宣傳和監督作用,為國土資源工作創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八、落實信訪工作目標責任制,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32、認真落實信訪責任制。按照“分級負責、歸口管理、責任落實”的原則和“一控三降”的要求,各單位一把手是信訪工作的主要責任人,分管領導是直接責任人,各單位負責人、各業務承辦人對涉及本職工作的信訪案件都有相關責任。要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決策、誰負責”的原則,積極做好責任劃分、相互協調和信訪評估等基礎性工作,著眼源頭預防。
33、加大國土資源信訪案件的督促督辦力度。堅持領導干部接訪日制度,最大限度地把問題解決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充分發揮縣、鄉、村國土資源信訪信息網絡的主渠道作用,及時排查化解涉土涉礦矛盾糾紛,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處置。認真抓好信訪案件的督查督辦,不斷提高信訪案件的結案率,做到事事有結果,件件有回音。
九、加強隊伍建設,落實工作措施,全面提高國土資源系統管理服務水平
34、開展干部職工思想政治建設,增強系統的凝聚力和改革創新的動力。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審視自身的思想和工作,圍繞工作職能、工作方式、工作流程和工作手段不斷挖掘改進和創新的空間,努力做到“五個更加”:更加努力做好管理服務,保障經濟平穩發展;更加主動參與宏觀調控和經濟結構調整,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更加有效地加強執法監管,落實“兩個”最嚴格的制度;更加有效地加強地質找礦工作,確保全市礦業經濟持續發展;更加自覺有效地推進管理制度改革,努力提高國土資源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35、實行“三化”管理,增強工作執行力。貫徹落實省廳關于“規范管理年”和市委市政府關于“工作落實年”、“企業服務年”活動的安排部署,實行“三化管理”,即規范化管理、精細化操作、責任化考核。通過制定嚴格的業務工作程序和流程,既規范內部運作,又方便工作對象;制定各類業務工作流程中每個環節要點,細化操作標準,減少失誤和延期,提高工作效率;將各項工作任務分解到科室、落實到工作人員,實行責任督辦和追究,確保各項工作任務按時保質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