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文 翔 陳維智)在社區矯正日常管理教育工作中存在一些特殊的人群,他們一般不易管理,或者不服從管理,也就是通常提到的重點人。對這部分人各地出臺的規定、制度、要求也不少,但執行落實起來卻凱歌難奏,未收到預期效果。鎮安縣司法局在實踐中認為,一項項規定、一條條意見、一個個辦法,僅是構成制度的基本要素,只有把接受、教育、管理、救助、培訓等有機連接,開出治本的“藥方”,才能起到并駕齊驅、系統聯動、整體推進的作用。全縣累計接受社區矯正人員190人,按期解教101人,在冊89人,重新犯罪率始終控制在1%以內。
開出“鎮靜劑”,使矯正對象誠心改造。為了做好轄區服刑人員中重點矯正對象工作,社區矯正工作人員主動深入重點家庭及所在村組農戶,召開座談會,建起對象思想“體檢表”,勾出每一位矯正對象社會關系架構圖,為分析和掌握其思想狀況打下基礎。通過個別談話、走訪、心理測試等各項具體措施對重點人多接觸、多觀察、多分析。在此基礎上,根據矯正對象入矯時的心理、行為特點和需求變化等規律,將教育矯正過程分為入矯教育、常規教育和解教教育三個階段,接收矯正后3個月內為入矯教育階段,解除矯正前3個月內為解教教育階段,中間為常規教育階段,鎮安縣大坪鎮創出的這種“三段矯正法”在《西部法制報》等多家媒體也進行了報道。
開出“明目劑”,使矯正對象虛心矯正。將每位矯正對象分村、鎮、縣三個層面,劃歸到若干個社區網格里管理,每個網格配備了專職矯正員、信息員和社區志愿者,制作了網格管理分布圖,形成了“條塊結合”、各方參與的格局。建立“信息庫”,列出每位矯正對象問題清單,完善和健全社區矯正的12類文書、15種臺賬和12種檔案,做到卡、冊、牌信息準確,確保矯正對象不脫管、不漏管;建立聯系卡制度,社區矯正工作者、社區矯正監督人與矯正對象,逐一簽訂監督協議書,與矯正對象近親屬建立“聯系卡”;建立矯正對象行為表現反饋制度,把矯正對象每月活動情況、公益勞動、考核分數反饋其本人及家庭;建立分類管理制度,根據矯正對象犯罪事實、犯罪性質和主觀惡意程度、社會危害程度,將其劃分為過失犯罪與故意犯罪、經濟犯罪與刑事犯罪等不同類型,實行精準到人,分類矯正,達到導航明晰,措施具體的目的,全縣矯正工作正從“漫灌”到“滴灌”、“粗放”到“精準”轉變。
開出“理療劑”,使矯正對象用心矯正。社區矯正是一項嚴肅的非監禁刑罰執行活動,要突出權威性。主要落實在重點人的基本管理制度上,如報到、個別談話、遷居、外出請銷假、會客等。鎮安縣司法局堅持擰緊“螺絲帽”,對不同矯正個案的動態變化進行明察暗訪,實行每月對重點人召開一次摸排分析會,結合社區矯正對象改造表現、犯罪類型、社會危害性、重新犯罪的可能性,以計分考核為基礎,將矯正對象定為嚴管、普管和寬管三個級別,實施區別對待,因人施策。
開出“潤肺劑”,使矯正對象舒心生活。“情”是對重點人員管理教育和親情感化的手段,在工作中不能帶有對重點人輕視、歧視或蔑視的心理,要做到“五心”,即在矯正糾偏中要滿腔熱心;在教育過程中要極具耐心;在日??疾熘幸w貼細心;在解決重點人的實際困難中要付出真心;在關愛幫扶中要以情換心,讓黨和政府的溫暖惠及每一位矯正對象的家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