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村務公開是實現農村基層民主政政治建設的一種有效形式和途徑,是尊重村民知情權,調動村民參與村務管理積極性,培養村民的民主意識的重要措施;是提高村干部威信,促進村干部廉潔自律,強化農村監督機制的重要環節;是化解干群矛盾,增強干群相互信任,促進農村社會穩定的重要保證;是鞏固民主選舉成果,建立民主管理新機制,全面推進村民自治的重要因素,也是推進農村科學發展的有效途徑。
目前我市村務公開實現了全覆蓋。一是大力宣傳從2014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陜西省村務公開民主管理辦法》,提高廣大村干部和群眾的參與意識,市、縣(區)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網絡媒體、公開欄、黑板報等形式,宣傳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的基本內容、目的、意義以及具體要求,有效擴大黨員群眾對村級事務的知曉度和參與度。同時,把宣傳新《辦法》同宣傳黨在農村的惠民、利民政策結合起來,把學習新《辦法》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結合起來。通過學習宣傳,進一步增強了農村干部群眾落實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制度的責任意識,提高其貫徹執行的自覺性。二是依據新《辦法》,及時制定公布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制度。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明確要求公開的事項,如計劃生育政策落實、救災救濟款物發放、宅基地使用、村集體經濟所得收益使用、村干部報酬等,繼續堅持公開。并把財務公開作為村務公開的重點,所有收支必須逐項逐筆公布明細賬目,讓群眾了解、接受群眾監督。根據農村改革發展的新形勢、新情況,及時豐富和拓展村務公開內容,將土地征用補償及分配、村集體債權債務、村內“一事一議”籌資籌勞、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國家給予農民的補貼,以及群眾要求公開的其他事項及時納入村務公開的內容。全市共設立村務公開主要目錄25項,其中政務公開8項,事務公開11項,財務公開6項。堅持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在便于群眾觀看的地方設立固定的村務公開欄,一般的村務事項至少每季度公開一次,涉及農民利益的重大問題以及群眾關心的事項,及時予以公開,集體財務往來較多的,每月公布一次。當群眾對公開的內容有問題反映時,村民監督委員會對群眾反映的問題及時進行調查,如確有內容遺漏或者不真實的,經核實后由村民委員會重新公布,對群眾的詢問必須在10日內給予解釋和答復。三是強化監督檢查,推進新《辦法》落實,各級都成立了以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有關職能部門共同參與,民政部門組織協調的村務公開工作協調小組,定期研究解決村務公開民主管理方面工作。把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列入縣(區)綜合考核內容之一,并將考核結果進行評比表彰。強化鎮(辦)政府的檢查和指導,定期督查村委會落實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等情況,提高村務公開民主管理規范化、制度化水平。
通過推行村務公開,維護了廣大農民群眾的“四權”,達到了“給群眾一個明白,還干部一個清白”的目的,密切了黨群干群的關系,進一步加強了黨對農村各項工作的領導,從而把基層民主政治建設不斷引向縱深發展。 (倪紅斌 王京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