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我市實施退耕還林的現實需求
商洛區位特殊,自然生態基礎較好,肩負著打造生態、綠色商洛的歷史重任,確保“一江清水供京津”的政治責任,搶抓機遇,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意義重大。
(一)實施退耕還林是根治水土流失的根本舉措。隨著我市大面積荒山荒地的造林綠化和工程化治理,水土流失現象得到有效遏制,全市山清水秀的總體局面已經形成。但目前最為突出的還是主要公路、河流沿線和集鎮周邊大面積陡坡耕地的反復耕作,不僅廣種薄收,效益低下,而且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成為全市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的重點和難點。據統計,全市陡坡耕地年水土流失泥沙總量達480余萬噸,占全市泥沙流失總量的60%以上。因此,加快陡坡耕地退耕還林可根本上遏制水土流失,造福于全市廣大人民。
(二)實施退耕還林是生態商洛建設的迫切要求。商洛是全省林業重點市之一,整體森林面積大,森林覆蓋率高,生態基礎較好,但由于歷史客觀原因,遠綠近禿現象十分嚴重,特別是丹江沿線、市區周邊及主要公路、鐵路沿線直觀坡面缺林少綠,直接影響到全市的對外形象,影響到“秦嶺最美是商洛”的唱響和綠色商洛品牌的打造,成為制約商洛整體生態環境建設最為突出的矛盾和首要問題,盡快實施退耕還林十分迫切。
?。ㄈ嵤┩烁€林是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優勢產業培育和農民增收的客觀需要。長期以來,陡坡地主要以種植玉米、小麥和豆薯類糧食作物為主,由于土地瘠薄、結構單一,基本上靠天吃飯,廣種薄收甚至無收的現象十分普遍,既不利于山區群眾脫貧致富,更不利于產業結構調整。實施退耕還林,可以借助國家的政策資金扶持,規劃引導群眾大力發展核桃、牡丹、油茶等木本糧油樹種,培育林業優勢主導產業,不僅可達到糧油不減產,退耕促增收,還可實現林農用地兩兼顧,一舉多得,多效共贏。同時,對于徹底根治漢丹江流域水土流失,發揮森林涵養水源功能,提高商洛整體生態環境質量十分重要。
(四)實施退耕還林是確保南水北調水質安全的政治使命。商洛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重要水源涵養地,水質的清潔與否,不僅關系到全市廣大市民的生活用水質量,而且直接影響到南水北調的供水質量、數量和安全。大量陡坡地耕種不僅易造成水土流失,而且不利于水分的有效涵養和保護,而且所造成的水土流失嚴重影響到南水北調工程區的水源涵養及供水的數量與質量,因此,實施退耕還林也是商洛所肩負政治使命的迫切需要。
綜上所述,實施退耕還林不僅是商洛的廣大群眾的期盼、是商洛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迫切需要,更是提升商洛對外形象、履行商洛肩負的歷史政治責任的現實要求。據2014年,各縣區調查上報,截至2013年底,全市還有122.11萬畝陡坡耕地亟需實施退耕還林,其中25°以上坡耕地91.59萬畝,重要水源地25°至15°坡耕地30.52萬畝,分別占市國土局統計的全市25°以上坡耕地總面積155.98萬畝、15-25°坡耕地總面積58.88萬畝的58.7%、51.83%,分別是現有統計口徑中,全市25°以上非基本農田坡耕地總面積15.7萬畝、15-25°非基本農田坡耕地總面積6.4萬畝的5.83倍、4.76倍,顯然差距較大,矛盾十分突出。
四、新一輪退耕還林實施面臨的主要問題
2014年國家正式啟動新一輪退耕還林,加之國家明確將丹江口庫區及上游地區作為重點,無疑為我市創造了難得的歷史機遇,但從2014年我市各縣區啟動實施的實踐看,目前面臨許許多多難以解決的矛盾問題,直接影響到工程的實施落實,甚至后續計劃任務的申報。主要表現在:
?。ㄒ唬┒钙碌胤植夹巧?,且多與林地交織相間,退耕治理難度較大。按照中省要求,新一輪退耕還林原則上要相對集中,做到退耕一片、成效一片。商洛屬“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土石山區,境內溝壑縱橫,山高坡陡,耕地多數處于山坡中低部,且普遍分布較為星散,多與林地或荒山、民宅等交織相間,若不以小流域為單元,整體連片規劃,荒山、坡地綜合治理,一旦遭遇較大降水,繼續發生新的泥沙流失,勢必影響綠化治理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