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提升農民工的整體素質。一是加強對人社、教育、農業、扶貧等部門培訓機構的綜合管理,由政府牽頭整合部門的培訓資源,將各部門的培訓資源納入到農民工就業培訓之中。二是加快推進商洛職業技術院校、技工學校、職業中學教育體制改革,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建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培訓專業技能人才,實現招生就是招工的戰略目標。三是要加快農村新成長勞動力職業教育,努力使新成長的農村應屆初高中畢業生都能接受職業技能培訓。適應“新常態”對農村勞動力的職業需求。同時要加強各級培訓機構硬件及軟件設施的更新,加強職業教師隊伍建設,創新辦學模式,極積推進畢業證書、職業資格證書雙證制度。管好用好培訓資金,發揮培訓資金的最大效益。加大勞務品牌的培育力度,按照品牌培育的標準和要求。力爭每個縣區打造1-2個具有商洛品位的優勢勞務品牌,做好勞務品牌的推介工作,樹立商洛勞務品牌的良好形象。
(三)鼓勵支持農民工回鄉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鞏固近年來省、市農民工返鄉創業示范縣創建活動的成果,結合創業型城市創建工作,貫徹落實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的實施意見》,適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要求,加強統籌謀劃,健全體制機制,整合創業資源,改善基礎設施,完善扶持政策,培育創業主體,優化創業服務。全力支持農民工回鄉創業,建立農民工創業園區和創業孵化基地,建立返鄉創業“綠色通道”,在工商注冊登記、項目審批、地土使用,創業擔保貸款等方面簡化審批程序,落實稅收優惠政策,組織實施開展適應農民工不同創業階段特點的SIYB創業培訓項目,幫助創業人員提高創業技能,增強創業成功率。同時要開展“引鳳歸巢”活動,大力宣傳商洛的人文環境,資源優勢及政策優勢,吸引更多的農村能人、勞務大戶以及企業家,帶技術、帶資金回鄉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
(四)強化工作措施,繼續抓好勞務輸出工作。多年來,勞務輸出一直是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主要產業,在增加農民收入,加快新農村建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當前,我市農村富余勞動力數量大,就業矛盾突出。要根據商洛市情特點,堅持長抓勞務輸出工作不松懈,有計劃、有組織地組織農民工外出就業,加強信息引導,強化職業技能培訓,抓好輸入地與輸出地的對接工作,加強交流與協作,發揮勞務駐外辦事機構和“務工者協會”、“務工者黨支部”等機構的職能,搞好維權服務,充分發揮農村能人和勞務大戶帶動作用,組織農民工外出就業。加強外出務工人員的跟蹤服務管理工作,千方百計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
(五)多途經、多渠道做好就地就近轉移就業工作。一是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優化種植結構,發展主導產業,促進農民工向農業內部深度轉移。加快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建設,大力發展休閑農業、觀光農業、生態農業,帶動第三產業發展。特別是對于邊遠山區的土地鼓勵發展規模化、專業化生產經營,發展農業合作社,將分散經營的土地、資金、勞動力等生產要素集中起來,實現有效流轉,采取轉讓、租賃、入股等形式,實現規模化經營,防止土地撂荒。二是要加快發展二三產業,促進農民工向農業外部轉移就業。樹立工業強市發展戰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以龍頭企業為依托,加快工業園區、創業園區、創業孵化園區建設,促進農民工就地就近轉移就業。大力發展旅游、商貿流通、飲食服務、信息咨詢、電子商務等第三產業,廣泛吸納農民工就業。三是加快小城鎮建設,促進農民工就業。小城鎮是推進農村城市化,農民市民化的重要載體,要通過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不斷增加小城鎮對農民工的吸納能力,使農民“離土不離鄉”實現就業,同時要結合陜南移民搬遷認真做好農民工就業工作。要對移民搬遷戶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在移民搬遷區建立農民工創業孵化園區,幫助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