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協二O一五年重點工作回眸
2015年,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市三屆政協高舉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牢牢把握團結民主兩大主題,聚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全面把握政協工作新要求,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科學履職、務求實效,齊心協力把市政協工作推上了一個新臺階,為加快幸福商洛建設作出了新的貢獻。商洛市政協作為全省唯一的市級代表,參加了全國地方政協工作經驗交流會,經驗材料被全國政協理論研究會匯編印發。
創新實踐,協商民主扎實推進。充分發揮協商民主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的作用,積極實踐,大膽探索,初步構筑起具有商洛特色的政協協商民主新格局。一是協商機制不斷完善。提請市委研究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做好政協協商的意見》,研究批準了市政協《2015年度協商工作計劃》。制定出臺了《三屆市政協月度協商座談會辦法(試行)》《商洛市政協提案辦理工作考核辦法(暫行)》《界別聯絡制度》《界別工作制度》,進一步提升了政協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水平。二是協商形式不斷創新。精心組織實施年度協商計劃,探索試行月度座談協商,先后圍繞推進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美麗鄉村建設和精準扶貧等6個專題,進行了月度座談協商;切實加強提案辦理協商,有力促進了提案辦理落實;積極推進基層協商民主,適時召開全市基層政協聯絡組(處)建設現場會,及時召開界別工作會議,促進了界別協商常態化發展。三是協商成果有效轉化。市政協三屆四次會議,委員提出意見建議580條,梳理歸納為6個方面33條,多數被黨政決策和部門工作采納。常委會關于加快推進西商一體化步伐的建議被省政府采納,并寫入2016年省政府工作報告;圍繞制定我市“十三五”規劃進行專題協商,提出具體建議16條,為科學制定我市“十三五”規劃綱要提供了重要參考。月度座談協商形成的6份專報材料,均獲市委主要領導批示。經審查立案的285件提案全部辦復,涉及經濟發展和改善民生的許多實際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各專委會圍繞12個課題形成的調研報告,4份得到市委、市政府領導批示,8份在市以上媒體刊發,有力促進了相關工作落實。
改進方式,民主監督富有成效。堅持監督與服務深度融合,協商與促進相互協調,著力改進民主監督方式,拓展民主監督領域,收到了服務科學發展、促進部門工作的良好效果。一是切實改進委員視察。按照“跨界別、大視察”的思路,組織市政協主席會議成員和部分界別委員對“秦嶺生態農業發展”進行了專題視察,為促進秦嶺生態農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重要參考。分為七個視察組交叉視察了縣區重大項目建設、棚戶區改造、美麗鄉村建設和政協文史資料重點縣區創建工作,有力促進了縣區之間相互學習、競相發展。二是扎實開展民主評議。對市農業局、衛計局和旅游局的工作進行了民主評議,三屆十六次常委會議對三個部門工作進行了集中評議,促使三個被評議部門解決各類問題30多個。三是不斷深化特邀監督。先后選派100多名市政協委員,參加了市委常委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整改落實情況通報會和全市年度目標責任考核等工作;選派10名市政協委員參與了市民政局招考社區工作人員面試和機關問政工作;選派5名市政協委員,參加了市政府編制“十三五”規劃綱要座談會。
發揮優勢,服務發展成效明顯。始終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原則,發揮獨特優勢,拓寬履職渠道,為推動全市經濟社會持續健康平穩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一是充分發揮渠道暢通的優勢,主動聯系全國政協委員在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上提出提案,《關于解決陜西省商洛市南水北調工作困難問題的建議》等3件提案被全國政協提案委立案,并交由國家發改委等部門辦理,促使丹江流域綜合治理在國家層面引起關注。通過政協渠道,幫助市環保部門爭取省環保廳專項資金8000萬元,一定程度緩解了丹江流域綜合治理資金困難。組織駐商11名省政協委員在省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上提交提案61件,立案58件,其中3件被列為重點提案,有效提升了商洛發展重大問題在省級層面的重視程度。二是充分發揮聯系廣泛的優勢,創新開展 “三個一”協助招商引資活動,促成簽訂項目引資合同和協議15個,協助引資100多億元。廳級領導認真包抓重大項目,促成山柞高速公路如期開工建設,聯系包抓的重點企業和“棚改”工程及時啟動、進展順利。扎實做好廳級領導聯村包抓和機關“雙包雙促”精準扶貧工作,贏得了包扶村群眾的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