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必須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在新型城鎮化中,建設綠色城市、智慧城市、園林城市、森林城市已成為重要的行動指南,城市綠色價值也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共建森林城市,共享生態文明”,為了全力打造美麗幸福商洛,我市提出了利用三年時間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工作目標。為了進一步營造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良好輿論氛圍,本報記者就我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專訪了市林業局局長黨世民同志。
記者:請問黨局長,什么是國家森林城市?為什么要創建國家森林城市?
黨世民:國家森林城市是指在市域范圍內形成以森林和樹木為主體,城鄉一體、穩定健康的城市森林生態系統,服務于城市居民身心健康,且各項建設指標達到規定標準,并經國家林業局批準授牌的城市。
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是堅持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商洛、體現以人為本,推進全市改革發展和脫貧攻堅的重大舉措,是促進全市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社會和諧的重要途徑,是加強生態城市建設,創造良好人居環境,弘揚城市綠色文明,提升商洛城市品位,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的重要載體,對推進美麗幸福商洛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記者: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應具備哪些條件?
黨世民: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一般應具備5個方面、40項指標所規定的條件,具體來講:一是構建森林城市網絡。包括市域森林覆蓋率、新造林面積、城區綠化覆蓋率、城區人均公園綠化面積、城區喬木種植比例、城區街道綠化、城區停車場綠化、重要水源地綠化、休閑游憩綠地建設、村屯綠化、森林廊道建設、水岸林木綠化、道路林木綠化、農田林網綠化、防護隔離帶建設等;二是城市森林健康。包括鄉土樹種占有率、樹種豐富度、郊區自然度、造林苗木使用、森林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林地土壤保育、森林撫育與林木保護等;三是城市林業經濟發展。包括生態旅游、林產基地、林木苗圃等;四是城市生態文化建設。包括科普場所、義務植樹、科普活動、古樹名木、市樹市花、公眾態度等;五是城市森林管理。包括組織領導、保障制度、科學規劃、投入機制、科技支撐、生態服務、森林資源和生態功能監測、檔案管理等。
記者:目前,全國和全省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進展情況如何?我市創建工作如何安排?
黨世民:全國和全省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扎實推進、進展順利、成效突出,一大批城市先后獲得了“國家森林城市”授牌。截至2015年,全國共有96個城市獲得“國家森林城市”稱號。目前,我省的寶雞、西安、延安3個城市獲得“國家森林城市”稱號。
由于我市此項工作尚處謀劃階段,近期將組織相關人員赴外市考察學習先進經驗。下一階段,我市重點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成立組織領導機構,落實工作人員,制定工作方案、工作計劃,完善相關資料。二是編制總體規劃,并組織專家論證。三是建立創建工作相應的投入保障機制、考核考評機制、工作推進機制、督查檢查機制,確保創建工作有序開展;四是廣泛宣傳動員,積極營造全民齊抓共創的良好氛圍;五是根據創建總體規劃,對照創建評價的指標標準,全面落實各級各部門創建責任,逐項逐條抓好實施,全面推進創建工作開展,力爭三年內創建達標,并獲得國家林業局授牌。
記者:我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有哪些優勢和有利條件?
黨世民:商洛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優勢和有利條件很多。一是有豐富優越的生態資源優勢。“秦嶺最美是商洛”,商洛生態環境優美,空氣優良天數位居全省第一。全市現有林業用地面積2404萬畝,占國土面積的81.8%,森林覆蓋率66.5%,林木綠化率71.7%,活立木總蓄積4318萬立方米,居全省前列。全市有國家級森林公園4個,省級森林公園5個,自然保護區3處,濕地公園3處,是全省生態和植被最好的市區之一。商洛主城區范圍內有仙娥湖風景區、丹江源濕地公園和金鳳山、龜山、江濱公園,隨著近三年城周綠化和城市綠化工程的實施,主城區綠化覆蓋率達39.40%,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9.5㎡。二是有完善的生態文明建設體系和成就優勢。全市生態建設和保護機構健全,工作推進有力,成效明顯。多年來,全市每年實施以重點區域綠化為重點的造林綠化30多萬畝,開展森林資源工程管護2400多萬畝,發展以核桃、板栗、中藥材、林下經濟為主的林業產業基地建設20多萬畝。三是有堅強有力的組織領導優勢。全市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市委、市政府確立了追趕超越、綠色循環發展的主線,明確了打造秦嶺休閑之都、絲路產業新城,開創美麗幸福商洛建設新局面的目標,堅持把綠色作為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把綠水青山作為發展的基本理念,把良好生態環境作為展示商洛形象的發力點,為創建森林城市創造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