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劉文峰)為把貧困群眾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調動起來,引導包扶對象樹立主體意識,鎮安縣國稅局設立產業發展獎勵基金,采用以獎代補的方式,帶動包扶戶,主動作為,致富脫貧。
鎮安縣月河鎮先進村距縣城100多公里,與安康寧陜縣相毗鄰,山大溝深,自然條件惡劣。現有村民251戶868人,其中,貧困戶102戶275人。鎮安縣國稅局自2015年承擔起該村精準扶貧任務以來,推舉一名班子成員為第一書記,抽調精兵強將成立扶貧工作隊,扎根扶貧村,與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不但解決資金為該村修橋鋪路,還針對該村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把發展養殖業和種植業作為貧困戶脫貧致富的主導項目,先后拿出10萬元扶貧資金,為農戶購買畜禽種苗和魔芋種,聘請科技人才,定期培訓養殖和種植方面的知識技能,讓魔芋種植和畜禽養殖真正興旺起來。經過兩年來的發展帶動,各家各戶的生畜存欄量和產業種植面積呈成倍增加趨勢,養殖業已逐步成為貧困戶脫貧增收重要來源。
為鞏固這種良好的發展勢頭,激勵包扶戶加大投入力度,放手經營,繼續擴大種植和養殖數量,鎮安國稅局及時調整扶貧工作策略,從2015年起,每年從辦公經費中擠出5萬元,設立獎勵基金,對養豬在3頭以上,養牛2頭,養羊30只,養雞100只,種植魔芋1畝以上的農戶,分別給予500元至3500元的現金獎勵,以獎代補,激發包扶戶抓種植搞養殖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自己成為脫貧致富的主人,靠自己的努力改變生活現狀。截至2016年年底,全村養殖數量增長了3150頭,種植面積增加了32畝,共有47戶包扶對象受到了獎勵,國稅局包扶的23戶有7戶貧困戶成功脫貧。
通過獎勵激勵的效應帶動,扶貧戶發展養殖和種植業的積極性得到了極大的提高,這種做法不僅得到了村民認可,也被縣政府作為精準扶貧經驗,進行學習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