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規賽已經縮水,勞資雙方都會敲著算盤計算他們各自的損失。不堪承受經濟壓力的底層球員,會越來越多地站出來,希望盡快達成協議結束停擺,他們的聲音才是未來左右勞資談判的關鍵。當球員工會最終抵擋不住來自內部的壓力時,勞資談判雙方才會真正接近達成新協議。在巨大的經濟壓力下,老板們也極可能在某些關鍵點上達成妥協。過去一個賽季,30家具樂部中有22家出現虧損,如果不想被越來越嚴重的赤字壓垮,他們就必須有所妥協,誰叫趕上了經濟不太景氣的時候呢?
這場無聊的游戲,沒人笑到最后。球迷最無辜,勞資雙方也丟盡顏面。究其原因,大概還是要拜美國經濟持續疲軟所賜。斯特恩讓一些實力并不強大的人參加了聯盟的投資,一些資質不夠的企業缺乏對付糟糕經濟環境的能力。由于對資方缺乏有效監管和審查,聯盟很多球隊都出現了虧損,當利潤下滑時,資方自然要想盡辦法減少開支,領著高薪的球員成為他們“開刀”的對象。NBA一直缺乏外來的競爭,這些年來瘋狂的“造星運動”,讓聯盟出現了很多不公平現象。這勢必導致原有平衡被打破,對少數高薪球星限薪無可非議,但一大批只能勉強糊口的藍領球員的利益也應該得到保護。
或許,在經濟低迷的大環境下,收縮規模能幫助聯盟渡過難關。(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