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杭州10月15日電(記者汪恩民)作為全場最小的盲人運動員,11歲的山東男孩朱瑞銘站在碧綠的球場上,身邊隊友和對手都在快速跑動著,他卻很平靜。盲人足球比賽用球里有個鈴鐺,滾動起來會發(fā)出“嘩啦嘩啦”的聲音。對于朱瑞銘來說,這個微弱的聲音就如同黑夜里的燈塔一樣“醒目”,指引他前往光明的方向。“一上場,我就能清晰聽到它的方向。”
10月15日是國際盲人節(jié),在浙江正舉行的第八屆全國殘疾人運動會盲人足球比賽現(xiàn)場上,一場場驚心動魄的攻守賽上演。
見到朱瑞銘時,他正坐在板凳上,用耳朵“關注”著比賽的進程。這個今年剛上小學五年級的孩子,教練林若飛卻給了他一個評價:少年老成。
和健全足球運動員用眼睛去判斷足球的位置不同,盲人足球運動員依靠的全部是自己的耳朵。他們要憑借足球發(fā)出的聲音以及風聲,來判斷球、自己以及隊友和對手的位置。
“我從小就喜歡踢足球,從今年三月份開始加入球隊。”朱瑞銘回憶,剛剛參與訓練時,經(jīng)常找不到球,動不動就會摔倒。然而,只是用了一個月,朱瑞銘就適應了盲人足球運動員的生活。先做個準備運動,帶著球轉圈,然后帶五個來回,訓練打戰(zhàn)術,日復一日的訓練,足球成為朱瑞銘最好的朋友。
談到盲人足球對他的改變,朱瑞銘不假思索就脫口而出:“它讓我勇敢走出黑暗。”在和隊友的相處中,朱瑞銘也感覺到了親人般的溫暖。
“他比我們要小,我們把他當做親弟弟來看。我剛開始來訓練的時候,已經(jīng)16歲了。但是,受點傷都會給家里打電話。”隊友王源浩回憶,這位最小的隊友一到隊里,他就發(fā)現(xiàn)了朱瑞銘的與眾不同。“他很堅強,幾乎沒有哭過。教練安排的訓練量,是針對我們的年齡和體能的,他咬著牙硬要一樣完成,不愿意落在我們后面。”
教練林若飛給朱瑞銘打了高分。“他表現(xiàn)得非常好,符合一個優(yōu)秀運動員的標準。在比賽時候,他如果丟了球,不管對方有多么強大,總是拼命去把球搶過來,非常勇敢。”
在比賽即將結束時,由于隊友高天齊受傷,身為中后衛(wèi)的朱瑞銘被換上場。一向沉穩(wěn)冷靜的朱瑞銘,也不禁放開嗓子大聲吶喊:“球呢?球呢?給我球!”
“當時我只想進一個球!”朱瑞銘賽后接受采訪時,臉上還帶著比賽的興奮。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