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體育5月18日報道:
在足壇,數字代表著神奇。原本普通的一組數字可以魔術般的變為致敵于死敵的利器。新世紀頭一個十年,各色教頭更是將這種數字的排列組合發揮到了極致。從 352、442、433等“三位數陣形”大行其道逐漸演變到4231、4312、4222等“四位數陣形”占據主流。其中,不乏一些教頭憑借“四位數陣形”開創一個王朝,鑄就一個時代。讓我們一起回味其中的經典。
4-2-2-2,巴西,佩雷拉
巴西從不缺少才華橫溢的攻擊性球員,將這些球星捏合成一個整體,對主教練來說,是一個難題。4-2-2-2陣型由此應運而生。巴西隊利用這套組合在2004 年美洲杯和2005年聯合會杯中大獲成功。其實,巴西采用這套陣容要追溯至1999年盧森博格時代,巴西人憑借這套陣容捧起了美洲杯冠軍。在此之前,盧森博格在帕爾梅拉斯和科林蒂安創造性的發明了這套陣容。
4-2-2-2陣型在進攻中前場幾乎安排邊路球員,兩名前鋒突前,中場球員前后兩層,邊路的進攻交給邊后衛完成。按照盧森博格的說法,4-2-2-2陣型在進攻時由于一名邊后衛助攻,中場球員位置自由,陣型其實已經演變成343。在防守時,兩名前鋒和四位中場形成三角區域。換句話說,任何三名球員的距離不能離得太遠,球員站位看似三角形。同時,邊后衛回撤。這樣可以壓縮對方傳球空間,使得對手無機可乘。這種陣型舍棄了傳統意義上的邊鋒,對邊后衛的要求非常高,他們進可攻,退可守。能攻善守,覆蓋面大的邊后衛是這套陣型的關鍵。
佩雷拉2003年第三次擔任巴西國家隊主帥之后,隨著卡卡和小羅的強勢崛起,他祭出了4222陣型。憑借這套陣容,佩雷拉率領巴西隊在2004年美洲杯和 2005年聯合會杯中都有過非常出色的表現。不過,由于4222攻強守弱整體不夠平衡,最終導致巴西在2006年世界杯中折戟。
巴西(4-2-2-2):迪達/卡洛斯、儒尼奧爾、盧西奧、卡福/澤-羅伯托、埃莫森/小羅、卡卡/阿德、大羅
4-2-3-1,法國、多梅內克
1998年,雅凱采用4-5-1率領法國隊勇奪世界杯,4-2-3-1初具雛形。世紀之初,皇馬采用這套陣型大獲成功。不料,4-2-3-1在葡萄牙歐洲杯中折戟,意大利和西班牙小組賽就遭淘汰,只有東道主葡萄牙走到決賽。在2006年世界杯中,法國將這套陣型演繹到極致。之后,斯帕萊蒂在羅馬采用4-2-3-1創造了當時的意甲連勝紀錄-11連勝。在歐冠半決賽同巴塞羅那的比賽中,穆里尼奧也排出這套陣型。
4-2-3-1由傳統的單前鋒陣型4-5-1演變而來,這套陣型的關鍵在于中場人員配置。兩名球員擔任后腰負責球隊的攻防轉換,其中一人具備較強的攔截能力,在后防線前形成一道屏障,必要時甚至后撤到中衛位置。另外一位球員主要負責掌控比賽節奏,同時組織策劃進攻。其次,單前鋒需要擁有不錯的護球能力,必要時可以適當回撤以便給三名攻擊性中場創造插上進攻的機會。當然,具體到某支球隊4-2-3-1肯定會出現些許變化。比如說,斯帕萊蒂時代的4-2-3-1,另類前腰佩羅塔的作用就很關鍵。
作為一套很流行的陣容,當今足壇采用4-2-3-1的球隊比比皆是,許多球隊都憑借這套陣容取得過不錯的成績。不過,用4-2-3-1的鼻祖,并將這套陣容演繹到極致的法國作為代表,再也合適不過。在2006年世界杯中,多梅內克用一套經典的4-2-3-1將法國帶到世界杯亞軍的位置,決賽惜敗意大利。
法國(4-2-3-1):巴特茲/加拉、圖拉姆、阿比達爾、薩尼奧爾/維埃拉、馬克萊萊/馬盧達、齊達內、里貝里/亨利
3-3-1-3,阿根廷,貝爾薩
提到3-3-1-3,就不能不提到貝爾薩。1998年,貝爾薩在執教薩斯菲爾德時開創性的發明了3-3-1-3。入主國家隊之后,擁有一副好牌的貝爾薩得以施展他的戰術理念。在2002年世界杯預選賽中,貝爾薩憑借3-3-1-3大放異彩。不料,趕到世界杯決賽階段,3-3-1-3風光不再,阿根廷小組賽戰罷就打道回府。重新出山之后,貝爾薩用這套戰術將智利帶進了世界杯。固執和冒險,讓他獲得了瘋子的綽號。
3-3-1-3是一套極富攻擊力的陣型。與其他常規陣型不同,3-3-1-3的邊路進攻不再依靠邊后衛,而是兩個邊鋒。不過,三后腰才是這套陣容的關鍵,其中左右兩側的兩個后腰承受著來自對方邊路進攻產生的防守壓力,必須具備超強的個人能力。前場四位負責進攻的球員中只有中鋒位置固定,發揮牽制和接應的作用,其他三名球員的位置相對比較靈活。當然,邊鋒下底傳中也是3-3-1-3的重要特征。
在貝爾薩這套3-3-1-3戰術體系中,薩內蒂、西蒙尼和基利擔任后腰,西蒙尼居中,薩內蒂和基利分列兩側;貝隆扮演著3-3-1-3中的“1”,也就是前腰。巴蒂擔綱中鋒,C-洛佩斯和奧特加出任邊鋒。奧特加的位置比較特殊。運動戰中,他出任右邊鋒。不過,在陣地戰中,奧特加回到中路扮演前腰。
阿根廷(3-3-1-3):卡巴萊羅/薩穆埃爾、博切蒂諾、普拉森特/薩內蒂、西蒙尼、基利/貝隆/巴蒂、奧特加、C-洛佩茲
4-3-2-1(圣誕樹陣形),安切洛蒂,AC米蘭
四名后衛、三名后腰、兩名前腰、一名前鋒,這個形狀有趣的4-3-2-1陣型也被稱作“圣誕樹陣型”。早在卡佩羅執教AC米蘭的1995/96賽季,“金牌教頭”就用一個不是很經典的“圣誕樹陣型”大獲成功。這套陣型不僅為AC米蘭帶來了聯賽冠軍,也為后來的“圣誕樹陣型”提供了模板。十年之后,接過卡佩羅紅黑衣缽的安切洛蒂利用這套陣型歐冠成功復仇利物浦。
經典的“圣誕樹陣型”要求兩名邊后衛攻守兼備,他們不僅擁有出色的助攻能力,而且在防守中也要及時回到位置,保證球隊的兩側肋部不留縫隙。中場排出三名后腰和兩名前腰,后腰負責就地反搶組織進攻,是球隊攻防轉換核心,皮爾洛就在“圣誕樹陣型”中扮演進攻靈魂的角色,安布羅西尼和加圖索兩人為他提供保護。兩名前腰的位置相對靈活。根據場上的形勢,兩人位置可以前提扮演前鋒的角色,同時也可以回撤中場加強攔截。卡卡和西多夫當年是紅黑軍團“圣誕樹”進攻的關鍵,西多夫的遠射,卡卡的突破都是安切洛蒂的殺手锏。
“圣誕樹陣型”最經典的比賽要屬2007年歐冠決賽。2005年,AC米蘭和利物浦在伊斯坦布爾遭遇,貝尼特斯下半場變陣3241,最終上演大逆轉。2007年,這對冤家再次相遇,安切洛蒂沒有放過復仇的機會,他利用經典的“圣誕樹陣型”擊敗利物浦,成功捧起該賽季歐冠獎杯。
AC米蘭(4-3-2-1):迪達/揚庫洛夫斯基、內斯塔、馬爾蒂尼、奧多/加圖索、皮爾洛、安布羅西尼/卡卡、西多夫/因扎吉
(本文來源:網易體育 作者:iro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