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聯賽乏改革動力
青訓體系出現問題
日本足協從1993年開始推出J聯賽以來,一向以打造亞洲最職業的聯賽為目標。在J聯賽平臺的培育下,日本的俱樂部在上世紀90年代涌現出大批優秀球員,直接帶動了日本國家隊國際競爭力的提升,于1998年首次打進世界杯決賽圈。然而,經過早期的“金元政策”之后,J聯賽受上世紀末亞洲金融風暴的影響,一度跌入低潮,球賽上座率嚴重下降。
所幸,隨著日本2000年推出足球彩票和舉辦2002年世界杯,J聯賽重新回暖,并產生了眾多登陸歐洲的球星。2007年和2008年,浦和紅鉆和大阪鋼巴連獲亞冠冠軍,J聯賽在亞洲范圍成為當之無愧的第一聯賽。
不過,隨著本土大量優秀球員流向歐洲,加上日本經濟受全球不景氣的影響,J聯賽再次出現市場下滑的困境,各俱樂部無力購置大量高水平外援。這種情況下,J聯賽的受關注度逐年下降,日本的俱樂部在亞冠舞臺上的表現也一年不如一年。從2009年至今,日本只有柏太陽神在2013賽季拿過一次亞冠第3名,其余賽季無一日本球隊打進4強。
“中超將長期領先J聯賽”
基于投資萎縮,J聯盟今年改革賽制,把聯賽分為兩個階段,兩個階段的前兩名最后進行“超級組”比賽和總決賽。賽制的改革是為了刺激球迷的關注度,但球迷認為賽制不符合世界潮流,并不看好J聯賽的復興前景。
日本球隊今年在亞冠小組賽中普遍表現不佳,除了柏太陽神在E組暫列第2外,大阪鋼巴、浦和紅鉆和鹿島鹿角都在各自小組積分墊底,其中大阪和鹿島都是3戰全敗。
J聯盟主席村井滿日前在北京觀看亞冠比賽時表示:“J聯賽在發展20多年后處在了一個相對飽和的狀態,包括俱樂部投資力度、比賽上座率等都不像中超發展得那么迅猛。我們的改革力度不如中國,以前J聯賽的發展是靠聯盟主席推動的,而中國目前的足球改革方案是由國家上層領導推動的,所以中超在未來比較長的時間里都會比J聯賽發展得更好,中超球隊的實力也會繼續領先J聯賽。”
日本足球自職業化以來,一向以青訓體系和校園足球的發達完善著稱,這點依然是中國足球的老師。“日本足球確實非常看重青少年培養,這已經堅持了20多年。日本足球要想在世界舞臺上取得更好的成績,還需要加強球員的個人能力,這還需要日本足球再提升,這也是最近我們的培訓中最薄弱的地方。”村井滿說。